第三章 螺蛳和鱼的对话(1 / 4)

宇宙列国 姚焕黎 6285 字 2022-12-08

螺蛳原先了解到,在水面浮陆可以看书,兔子们的印刷技术很是精湛,一些树木也帮助它们长出适合做纸的原材料。

鱼人告诉这里的螺蛳:“最聪明的还是植物,它们的知识十分丰富,而且植物们能直接消化动物的想法和记忆。”

螺蛳说道:“水面的世界和水底的世界殊途同归,不过可以肯定,水底世界的历史远远早于水面,而且水面的生物其远祖也均来自于水底。不知道托您询问水底世界的植物究竟想知道什么问题呢?”

鱼儿说道:“植物追求强大,它认为宇宙中没有什么生命是永恒的,哪怕动物和植物的完美结合,所以人言‘腾蛇乘雾终为土灰’。纵然动物可以用死与植物合作,借助于植物再生而获得重生,而植物则可以无限制地获得新的人生经历和产生新的物种,这生与死竟成了生物们可以随意转换和变化的过程。可是它担心这样,也还是会有尽头的。因为最基本的物质会迎来衰竭。”

鱼儿告诉了螺蛳这种植物的外貌——是一朵花儿!

鱼儿问第一个问题:“生命乃至这颗星球能不能永远不死?它真不希望如此美丽的家园会在多少亿年之后……迎来结局。”

螺蛳想了一会儿,说道:“不会。这也是我国可贵之处,生物都居安思危,从眼下思考很遥远的未来。这个问题我也曾想过。我问过鱼人,鱼人告诉我:‘如果物质不断的觉醒直到微末,就能无限地延续自己的意志。能思考的不应该只是头脑,其实包括身体的任何一个部分,甚至发展到一颗细胞、一个分子、一个原子、甚至更微小,都应该成为有着个体意志的生命独立单元。但这会让原先的生命意志有可能死亡。如果一颗细胞里面的诸多分子具备了这样的意志,这颗细胞很有可能先就死亡。如果一颗原子也具备了这样的集合,原子原有的意志就有可能成为过去,即意味着旧有的属性发生改变,新的意志会建立。这种不断向下的觉醒过程将是无穷无尽的,由此可以达到永生的目的。’”

鱼儿有些不明白,问道:“何为觉醒?为什么更小的物质觉醒会容易导致旧有的构成体死亡?”

螺蛳说道:“所谓觉醒,就是更小的物质产生了独立自主的倾向,能根据自己的理想和需求来对外界的环境采取符合自身意志的行动或取舍,这注定与旧有的物质构成体的意志产生不同甚至对立。他国的人类都看到了强大中的那个大字,殊不知物质是无穷渺小的,‘小’具有不亚于大的追求价值。因为无穷的‘小’可是蕴含着无穷的能量!不排除这样的可能,小的看不见的物体由于力量上的强大,可以打败个体强大但是力量弱小的巨人。宏观的世界,其实是由微观的世界在主宰和支配着,每一个更小的物质都是一个力量无穷大的小宇宙。因此,不追求对外界事物的吞噬和拥有,而是强化自身内部构成的物质力量提升,力量其实会更强,而且有着无限增强的潜力。我们湖泊国被人称之为宇宙中最强大的生命行星,可是她没有以统治者的姿态强行让任何一个星球或是生命服从自己,更不会掠夺他国的资源。这并非保守,而是力量的努力方向不同。”

螺蛳接着说道:“何为生?何为死?此时的我,难道就真实了吗?死后的我,真的就不存在了吗?想必水面上的植物也能同样复制两个一模一样的人来。可见这‘我’,并不是唯一的,是可以复制的或者再次诞生的。严格意义上来讲,没有绝对相同的物质,但为什么要绝对相同呢?昨天的我、今天的我、明天的我,是一样的吗?不同的,可见我是处于变化当中的。包括我们,诞生之前,时间是永恒的,因为没人知道时间的起点,也不可能知道;相对的,也不会有人知道时间的终点,不可能会有人知道。把我局限在一定的时间之内,本身就是一种低格局,这样的我无论短时间内多么辉煌,最终会走向死亡,而且死的一去不复返。所以有限的生命时间满足于有限的物质追求,是多么浅显啊!我们星球上的生命能立足于永恒,虽死,也不会失去永恒。所以我相信我们湖泊国能永生,永远地存在!”

鱼儿点点头。

螺蛳作为水底长期生活的生物,如今和水面上的来客交流,它很高兴!

湖泊星球的物种数之不尽,然终是一家,是故螺蛳知无不答。它对鱼儿说道:“因为湖泊星球上动物寿终正寝或者有意为之,这种为他国国民所畏惧的死亡在本国却是再生的起点。精神的承载体是物质,既然是物质,就能被物质复制,也就能够承载和延续,所以这颗星球上的动物在植物的帮助下可以不死,因为获得了新的承载体。但是,我究竟是什么?人是一切环境因素影响的总和,不单单是现实因素的影响之和,也是历史的成因之和。不同的出生经历和不同环境因素,使哪怕相同的物种,都会呈现出不同的感触和阅历,有着思维和精神作用的人对这种不同而对自身造成的智力和品格等方面的影响也就尤为不同。所以不会有两个绝对相同的人,由此推理出不会有绝对相同的两个物质是同理。但如此,人便相信自己才是宇宙的唯一,这样的唯一精神不能为万物所承载和继承,将必亡!所以唯一的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