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羌州双杰,分化离间(1 / 3)

从茶馆里走出来,唐西心情沉重。

正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

在长安,名人的遭遇两极分化极为严重。要么扶摇直上,要么跌得很惨。

一如唐西以前,他也曾是名满大周,得万千宠信,深受仪天皇帝的重用和信任。如今,却被新帝弄得声名狼藉,人人喊打。

出头鸟不好做,高处不胜寒。反倒是那些寂寂无名,善于忍辱负重的低调人物得以安逸。

故此,唐西本想以一介布衣的身份,潜伏于朝堂,设法将妲雅等人救出长安。

但时不我待,李禾禾的动作远比想象中的要快,已然没有时间让唐西循序渐进。

喜儿已经被封为太子,以小三打探到的风声估计,小纳吉被封太子妃的旨意不用多久就会被公布下来。

一旦两人的婚事被确立,即便日后能推翻,却也会留下口舌,并不利于他俩的身心健康。

唐西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获得朝廷的信任和权势,接近喜儿和小纳吉,将他们安全送出长安。

而如何能快速地被朝廷关注到,那便只有做这只出头鸟。

于是,在小三的暗中安排下,唐西三人在城南的一间陋室中住下之后,便开始了谋划自己出名的道路。

春闱将至,各地才俊齐聚长安。

在这个微妙的时段,什么地方最能引导舆论的风口?

唐西觉得是---市井茶楼。

他要出名,就从此处开始。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中,唐西带着唐瑶和裴一命四处混迹茶楼,以诗文画作引起诸多文士的关注,自诩桃花居士之名积累舆论、人气。

在羌州探花郎的协助下,迅速在长安文坛中声名鹊起,引来各方的注意。

才子们聚集起来多了,各种诗会宴席层出不穷,唐西与岑驷相互“照拂”着,各出奇招,对诗作画,很快便得来了一个“羌州双杰”的美誉。

时有羌州探花郎,名满天下。

今出桃园小居士,学冠古今。

并称羌州双杰,便是“郝仁”与岑驷。

而岑驷除了恢复大理寺丞的职位外,也顺利兼任了禁军的少都尉。

据他打探到的消息,婉儿居然是在仪天驾崩后,便下野归田了。

这个说法,在唐西看来,也只有小孩子会信。

以婉儿精忠报国的抱负,岂会在这个年纪就辞官回家?

恐怕是和李潇潇一样,被女帝关在了何处,或者已经被杀。

得到了羌州双杰的名头,唐西在等一个时机,等自己的声名传到宫里的那位的耳中。

皇宫,御书房。

李禾禾拿着一首诗文,幽幽念出口:“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识武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好诗!写这首诗的人,文采不落于他之下。此人是谁?”

面前跪倒的一个太监回道:“禀告陛下,是近日风头很盛,与羌州探花郎并称双杰的一名寒门布衣所作,唤作郝仁。”

李禾禾眉目一挑:“郝仁?这名字听着就像好人。他也是羌州人士?查过背景了吗?可是今届的科举考生?”

太监点头道:“是的!此人数月前刚刚通过了羌州的科举会试,已是举人的功名。此子并非十足的寒门,祖上也曾是官员,只是家道中落。羌州郝氏与贺家是表亲关系,背景清白。”

李禾禾笑道:“与贺家有关系?有趣!”

太监道:“陛下想见他?奴才这就去传旨!”

李禾禾却阻止道:“不用了。要见朕自己去见,以此人的文采,值得朕亲自去见见。唐西失踪后,大周文坛倒是已无人能望其项背。如今出了一人,朕对他很感兴趣。去,打探一下此人现在在哪?朕要微服出访。”

太监应声而去。

...

城南陋室,矮墙低垂。

院中一桃树,未寒已闻香。

才子、老仆、侍女,忙煮酒温茶,又听瘦马轻嘶。

唐西的陋室虽陋,却也别有一番雅致。

“公子,酒!”

唐瑶送上了一杯温酒。

唐西刚接过,忽闻院中突然闯进了一伙锦衣人,几乎站满了整个小院。

突如其来的阵仗,裴一命演技再出,“吓得”脸色巨变。

唐西目光一收,又将手中酒还给了唐瑶,而后从摇椅上站起身。

一个年轻俊美的白衣文士走了进来,先是四下欣赏了一下唐西的陋室,而后说道:“听闻京城来了一位俊杰,文才兼备,犹过于羌州探花郎。今日特来一见,可有冒昧?”

来人正是女扮男装,装成白衣文士的李禾禾。

唐西化成了灰,也会记得她那张脸。

此时压下心中不断攀升的恨意,故作镇定道:“阁下何人?小生只是一介布衣,不敢自诩高过探花郎,不敢受此美誉。而且来见我,不用带这么多人。”

李禾禾笑了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