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言蹊第二(1 / 2)

直到过了好几天,顾昭华才知道那天在电梯前碎嘴的女人是谁。

孟小颖的经纪人,也就是她的堂姐,孟子娴。

“孟小颖的团队就是个家庭作坊,所以一直这么不靠谱。”

陶媛从别处打听到了情报,当晚就给顾昭华打小报告:“嘿,不就是仗着是亲戚吗,这么乱说话!昭昭我跟你说,那天要不是你拉着我,我肯定冲出去对付她!”

确实,那天在电梯里,要不是顾昭华死死按住关门键,陶媛差点直接把门扒开了冲出去干架。

比起陶媛的气愤,顾昭华本人倒不怎么在意。她在网上被人议论惯了,心理承受能力早就被练出来了,如今被一个不认识的人随便说几句根本没往心里去。

相反,她现在还觉得孟小颖有点惨。

“难怪孟小颖为了粉丝几句话,就把这部戏给推了。她背后就没有几个业内靠谱的人帮她分析分析吗?”

“分析啥啊!”陶媛猛吸一大口珍珠奶茶:“她经纪人是堂姐,法务是小舅舅,亲妈给她拉业务。一家子人没一个正经业内,能红到现在也算她运气好,一直没碰雷。”

顾昭华眼巴巴看着那杯奶茶:“我也想要一杯…

…”

陶媛三口把半杯全部吸空,直接丢进垃圾桶:“你想都别想!费总说了,要你戒糖!”

嘤!

费思明看准了网上对顾昭华的评论,要求她这部剧一定要保持好身材和状态,力求美艳与邪恶并存,将反差萌贯彻到底!

顾昭华好不容易演完《玲珑昼夜》,放假那段日子只是稍微有那么一丢丢放纵,体重往上走了那么两斤,费思明那脸板的哟,活像是她已经被毁容了。

陶媛把垃圾袋都打包准备带走了:“忍忍吧,这部剧就拍50天,拍完就好了。”

拍完都快夏天了,那夏天衣服那么薄,她还能吃吗!

看她一脸不情愿,陶媛转移话题:“来来来我们一起背台词哈~”

一听这话,顾昭华更难过了。

《心理证人》作为一部靠心理学作案的悬疑小说,女主角唐滢的台词本里面有大量的专业术语。作者耳金山当初写这本书的时候,就专门读过大量的心理学书籍,也请教过专业医师,原小说里的台词就比较复杂。

而电视剧就是为了将小说里的文字更加具象化地体现出来。编剧为了体现唐滢的专业性,也为了照顾观众的理解,给她的台词里加了更多的名词解释。

这也就导致了,顾昭华的剧本都比别的演员要厚一些。

普通的对话台词倒还好,说错一两个字也没什么关系,但医学名词是万万不能出错的。导演江胡安是《心理证人》的书粉,据说把这本小说看了不下五遍,对任何一个情节都熟记于心。每次拍摄的时候,但凡哪个演员语气不对、哪个演员神态不自然,他全部要求重拍。

他的要求十分严格,昨天拍摄的时候,饰演唐滢助理的演员就因为说错了一个词,被他大骂了一顿,并且借着这件事警告顾昭华,表明整个剧组的专业性绝对不能被她的失误影响。

为了不挨骂,顾昭华只能每晚抱着台词本,一个字一个字地啃那些专业术语和名词解释。她背得头晕脑涨,看两眼就犯困,没办法,只能叫陶媛过来帮自己一起背。

陶媛一开始还兴致勃勃,为了帮她背台词,还熬夜把小说给看了。

看完她就后悔了。

作为大卖小说的作者,耳金山自然有两把刷子。

他十分擅长刻画气氛,把一些恐怖凄惨的场景描写得十分瘆人。陶媛一个人住一间房,看完之后,说不害怕是假的。

要帮着一起背台词也就罢了,陶媛最郁闷的是,每晚背完台词,她还得帮助顾昭华研究并设计女主唐滢的微表情和动作。

唐滢实在是个大变态!她为了追求刺激和挑战性,利用职业之便诱导病人杀人。她虽然自己从不动手,但每次案件结束,都会亲自去现场,先优哉游哉地拍摄死者痛苦的照片,再随机挑选一件幸运物品作为纪念,回家后关起门来享受杀人成果。

顾昭华为了演好这个角色,看了好几部悬疑恐怖电影,集各家之所长,代入到《心理证人》这部剧情里,研究出唐滢应该有的神态。

她怕自己一个人对着镜子练习不自然,非要陶媛帮着一起看。她本身气质就偏冷,不笑的时候更是显得有些不近人情,每每露出那种阴郁带笑的表情时,陶媛都会立刻想起书里的那些情节,晚上回去睡觉都在做噩梦。

她试探着提议:“昭昭啊,我也不是专业的,不如背完台词,你打视频让言蹊帮你看看表情吧?”

顾昭华正在研究一种“阴森诡笑”的表情,闻言立刻回答:“那怎么行,他怕这些东西,看到了一个人在家会害怕的!”

陶媛一听,心里更苦了。

这就是有异性没人性吗!你怎么就不问问我怕不怕啊!

这晚,等全部弄完已经十点半了,陶媛不敢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