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得道者多助(1 / 2)

孙荣桓之死,在东宁城引起了轩然大波。

作为孙家二把手,其权势和影响力之大,不言而喻。

而且,孙荣章才死没多久,孙荣桓又跟着去了。

孙家接连失去了两位重要人物,可谓是遭受重创,波及甚广。

人们不禁怀疑,孙家是不是沾染了什么噩运,否则怎么会如此凄惨。

当然,也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孙家作恶多端,得了报应。

不过……

最令人感到震惊的还是,杀死孙荣桓的人,竟是陈易!

很多人都知道,孙荣桓乃是大宗师,实力仅次于那几位超凡境强者。

而陈易,今年刚满十八。

几个月前,修为境界还停滞在凡境三重。

就算后来觉醒了天赋,实力突飞猛进。

但无论怎么看,孙荣桓都要远远强于陈易。

两人根本不在一个层次。

要是别人说起此事,恐怕没人会相信。

可问题在于,这是孙家亲自放出来的消息,还去官府状告了。

所以,人们也只能相信,这个听起来不可思议的事实。

整个东宁城的人,这时候才知晓……

原来,曾经跌落谷底的陈易,已经成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强者!

放眼全城,估计可以排进前十!

不过,人们并不清楚陈易的具体境界。

因此,就有一些人提出了质疑,觉得陈易未必真有这么厉害。

他可能是通过下毒或陷阱等手段,暗算了毫无防备的孙荣桓。

比如陈景浩,就是这样想的。

至于陈易为什么要杀死孙荣桓,这更是众说纷纭,猜测不断。

总而言之,此事轰动全城,几乎所有人都在议论关注。

当然,绝大部分民众都是看热闹罢了。

只有孙家才是真正在意的,反应也最为激烈直接。

孙家先是派出一大群人,其中有不少老人和妇孺。

他们带着孙荣桓的尸体,前去衙门击鼓鸣冤,哭天喊地,状告陈易。

这当时就引起了许多人的围观。

衙门外面的街道,被堵得水泄不通。

毫无疑问,孙家要造势,把事情闹大,让董敬达不敢公然包庇。

但董高义和董敬达等人,已经沟通过了,早有防备。

府衙的判官,照常开庭受理。

陈易没有出面,而是派了个状师做代表。

这其实是董高义安排的。

孙家告陈易杀人,那状师则拿出陈易的亲笔信,当众念诵。

信中内容,便是叙述那天晚上的真实情况。

简而言之就是,孙荣桓先刺杀陈易,陈易是出于自卫,被迫反杀。

按照云国律法,这应当判为无罪。

但由于没有实质性证据,更没有证人,孙家自然是反驳否认。

于是,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陷入了僵局。

最终,判官宣布暂停,等官府介入调查,取得证据后,再行审判。

孙家人不服,当场大闹。

后来还是董敬达亲自出面镇场,才让他们暂且消停了下来。

但这还没完,孙家人又跑到大街上去,游街哭冤,闹得沸沸扬扬。

与此同时。

陈氏宗族内部,也对这件事展开了讨论。

尽管陈易至今还待在总兵府,没有回家,也没有给他们任何解释。

但毕竟是同属一个宗族,他们不可能完全置之不理。

陈万雄和陈万海等人认为,此事严重影响到了宗族声誉。

必须立刻撇清关系,将陈易逐出宗族,同时收回那些商铺的掌控权。

如果是以前,一众宗族高层可能都不会有异议,直接就全票同意了。

可经过之前的那些事情后,陈万雄一伙人的威望权势,早就受到了动摇,无法再一手遮天。

或是出于良知。

或是看重陈易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

又或是因为林大将军的缘故……

总之,这次有一部分高层,对陈万雄提出了反对,决定要支持陈易。

他们以陈文涛长老为首。

说是官府都还没有宣判,陈易未必有罪。

但如果宗族乘人之危,落井下石,反而会带来卑鄙无耻的污名。

陈万雄勃然大怒,以势压人。

可陈文涛等人十分坚决,面对威胁,也并未退让。

几番争论下来,有宗族老人出面和事,双方只好各退一步。

最后决定,不去趁机打压陈易,但也不提供任何帮助,保持中立。

一切等官府判决出来后,再做商议。

陈文涛等人,觉得这十分可笑可悲。

但碍于陈万雄一伙人,才是真正的掌权者,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