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两首诗。(1 / 2)

极品小地主 狗富贵 3020 字 2022-10-16

楼英依旧皱眉。

他瞧了一眼许宁手上的纸张,没有急着去接,而是冷漠道:

“你想入老夫门下,想必应该清楚,老夫当年已经说过此生再不收弟子,为何你觉得老夫会收你入门?”

许宁自信笑道:

“就凭小子手上这两首诗!”

楼英眉头皱得更深,深深地看着许宁。

沉默了片刻,终究是伸手将许宁手上的纸张接了过去,道:

“好,老夫倒要看看,你是何来的底气说出这样的话来!”

许宁微笑不语。

楼英面色冷淡的看向手上的纸张,上面写着两首诗,用的是极为亮眼的隶书体。

看到这字,楼英即便心有气闷,也是不由得感觉眉头一阵舒展。

此子这字倒是写的真好!

这点不得不承认。

他看第一首,叫做《将敬酒》。

只有四句: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楼英原本只是囫囵吞枣的看了一遍,然而一读完却是脸色瞬间一变。

他又立刻仔细重头再看一变,甚至不由得轻声念道:

“人生得意须尽快,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他稍微一咀嚼。

随后!

骤然间!

楼英眼眸急剧皱缩,豁然抬头看了一眼许宁,却见

后者依旧是一脸笑意,似乎不管自己答应还是不答应,都对他毫无影响。

楼英当即强行压下内心的震动,连忙看向下一首。

下一首叫做《小松》: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细细看完此诗,楼英又是内心震动!

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表面写的是松树小的时候很小,就是路边的杂草都能把它比下去,然而幼松并不弱,一“刺”道出松之坚韧本质,因而慢慢展露锋芒,长得比之蓬蒿还高了。

“渐觉”二字说只有一直观察,呵护幼松之人才能发现它拥有挺拔之姿,拥有凌云之能!

后面二句有些感叹惋惜般的笔调,说当时之人不识松木能凌云,只等它展现挺拔凌云之姿,才说它高。

楼英看着许宁,眼神深邃。

之前一首暂且不论,这第二首《小松》,即便只是稍微懂些诗词的人都能明白这首诗表面写的是松木,然而喻的是人!

此首诗作者在自喻,在发牢骚说自己乃是栋梁之才,只是可惜没人愿意培养呵护自己成长,那等自己长成参天大树了,又有那眼光庸碌之辈什么事呢?

写这首诗的人,在用此诗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或者难遇良师!

此诗,倒是很符合此子此刻的境况!

只是……此诗不可能是此子写的,但此诗

他拿来的极为恰当。

楼英想了想,当即确定了……这第二首《小松》必定是赵明远年轻时所为!

赵明远年轻时候便是怀才不遇,后面才逐渐成长,可不就是这首《小松》所写那般?

楼英看完两首诗,心中的震撼不减。

未曾想到一日之内能够看到两首如此绝妙的诗作……此二首诗不仅诗句本身的字词妙,意韵更是深远,回味无穷!

乃是当世难出之奇作!

“好诗。”

半晌。

楼英终于开口,缓缓吐出两个言简意赅的字。

闻言。

许宁脸上的微笑放大,神色更喜。

第一首《将敬酒》正是李白的。

但他只取了其中最经典的四句,想必以楼英的才学应该已经察觉出这首诗前后突兀,差些意境衔接。

至于第二首,乃是唐末诗人杜荀鹤之经典名作,写的正是杜荀鹤的真实写照。

杜出身寒微,但是身负才学,只是无人赏识,仕途坎坷,数次参加应考,但次次落第,到了中年才中进士,然而正值时局动乱,他终究未能拜官。

后值后梁时期终于得到赏识,任翰林学士的知制诰,然而还没大展拳脚便重病死了。

可谓一生凄惨。

现在许宁拿出此诗来拜师,表达的便是一个意思。

那便是自己是栋梁之才,只是差一个赏识自己的名师教导呵护,那终究

会成为“凌云”松!

只是,许宁明白。

楼英自然不会认为这诗是自己的。

当然了,这诗的确不是他的!

是他抄的,但并非是楼英认为的抄的赵明远之诗作!

赵王八确有诗才,但又如何跟华夏古代那些另代大家的经典之作相比呢?

不能的。

“诗是好诗,可这终究不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