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7章 朕把陵寝修在北都(1 / 2)

锦衣长歌 刘可乐 2541 字 2023-01-03

要说整个朝廷里最苦最累的人,除了永乐帝本人就是太子朱高炽了。身在储君之位,他不能让朝臣们挑出一点毛病,只能勤奋、勤奋、再勤奋。

他本来身体就虚。经常熬夜熬到头昏眼花。即便是病了,也要在病榻上处理财政上的事。

御驾亲征,将是一笔惊人的开销。国库那点积银恐怕会一扫而空。那可全是朱高炽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攒下来的。

您要把我的心血全扔在草原上,那我干脆不干了。干不了了嘛!

这是朱高炽对他的父皇历年积攒的不满的一次集中发泄。

永乐帝被胖儿子气得眼冒金星。

汉王朱高煦则是幸灾乐祸的心态:嘿,大哥你不当太子了啊。正好,我想当!

姚广孝给马有禄使了个眼色。

马有禄连忙搀住了差点晕倒的永乐帝:“皇上龙体有恙,散朝。”

马有禄冒险的一声喊,终于结束了早朝上的父子对峙。

下朝之后,永乐帝在榻上躺了半个时辰,好歹才缓过来。他越想越气,直接召见了纪纲、常歌。

永乐帝一声怒吼:“抓!把太子的属官全给我抓起来!太子身边一定是有小人,日日进佞言。不然一直温良恭俭让的太子今日怎

么会如此无君无父?”

纪纲拱手,正要说:“臣遵旨。”

常歌却给他使了个眼色,示意他噤声。

常歌道:“皇上,太子也有太子的难处。人要是累急了,就容易失言。内阁五阁员里,有四个都是太子属官。全抓了,谁人给皇上参谋国事?”

永乐帝一愣:“呵,朕都忘了。朕的内阁全都是太子的人!”

常歌见永乐帝还没消火,没办法只能打起了感情牌,把已故的徐妙云搬了出来:“皇上,先皇后在世时曾说过,太子是品性纯良之人。他有不对的地方,您应该谆谆教导之。若只一味惩处,先皇后在天有灵恐怕也会伤心啊。”

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徐妙云是永乐帝内心中最柔软的一块地方。常歌抬出了徐妙云,永乐帝的火儿消了一半儿。

永乐帝道:“老常,你且说说,朕要御驾亲征对还是不对?不要再说那些乾纲独断之类的车轱辘话。朕要听实话!若连你都不对朕说实话了,那朕这皇帝做的还有什么意思!让位算了!”

在私下里,永乐帝如今称呼常歌为“老常”。这是一种对臣子的爱称。

常歌道:“皇上应该御驾亲征。”

永乐帝凝视着常

歌:“理由呢?”

常歌道:“皇上御驾亲征,不光是为平定鞑靼,为大明找回脸面。还有另一宗好处——更加深入的推行迁都国策!

自皇上提出迁都国策以来,朝中文臣反对,武将一样反对。他们是在安逸的江南呆惯了。不愿意去北都过苦一些的日子。

皇上御驾亲征,一定是以北都为军事基地。天子驾临北都,北都一定要修缮。户部再也没有理由断了北都的拨款。”

永乐帝道:“老成谋国之言,说得好!你提醒朕了!他们不是反对迁都嘛?朕到了北都,立即在北都兴建万年吉壤。朕把坟头都修在了北都,看谁还敢反对迁都!”

这是一个很绝的法子!常歌都吓了一跳。

太祖高皇帝、高皇后的陵寝在应天。当儿子的把陵寝修在北都?

这也太绝了吧!简直就是空前绝后!

永乐帝是个狠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绝对不会在意手段是不是光明正大。

靖难之役前,为了从侄子朱允炆手中保命,他干过的没脸的事儿多了去了。当时连常歌都被他给蒙了,如果不是疯了,一个皇子为何会那样不要脸?

当日,永乐帝召见了胖儿子朱高炽。

一进文渊

阁,马有禄立即展开一张黄绢布圣旨。

朱高炽只得跪倒在地。

马有禄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虏酋本雅失里,杀大明使者。大明天兵平叛,此獠竟敢抵抗,杀大明一公四侯。是可忍孰不可忍!朕上应天命,下顺民意。定于今秋,御驾亲征。

由太子朱高炽监国。应天文武,皆听从太子号令。此次北伐一切钱粮供给,由太子一应总览,钦此!”

监国?

儿子我太子都不想当了,您老却让我监国?

朱高炽连忙道:“父皇,儿臣才疏学浅,能力有限,身体又不好。绝难胜任监国之重任!”

永乐帝吩咐马有禄:“你们都退下。”

宫人们退出文渊阁后,永乐帝走到了朱高炽的身后。卯足力气,抬起脚一脚踹在朱高炽的大肥屁股上。

朱高炽吃痛,摔了个狗啃屎:“哎呦!疼啊父皇。”

永乐帝气得蹲坐到朱高炽身边:“你还知道疼?你个没心没肺的东西!你是要活活气死你爹啊!”

朱高炽从地上爬了起来,重新跪好:“父皇,您此话怎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