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第55章面圣(1 / 2)

马车行官道, 比起水路略慢一些,两日之后,裴秉元抵达京都。

裴家人在长亭外相迎, 女眷心绪尤敏感一些,见到裴秉元两鬓已生白发, 忍不住簌簌落泪。

裴秉元笑笑道:“淮儿已解元郎,我个当父亲的, 自然到了生白发的年岁,有甚么可哭的。”又道,“父亲母亲、夫人几年辛苦了。”

裴老爷道:“先让秉元回去歇息休整罢, 明日他还入朝考核,受圣上召见。”正事,事。

“凡升迁, 必考满”,不管京官还外官,任期一满, 朝廷必考核其功绩,称之为“考满”。

京官、在外布政司四品以上,按察司、盐运司五品以上的官员, 圣上亲自考核。其余则督察院连同吏部一同考核。

裴秉元为四品以下,受督察院考满。实地考察已经结束,裴秉元样样皆优,明日入朝主文考,考察任满官员的公文、例律、答策水平。

裴秉元出身勋贵, 又有此功绩,受天召见。

……

回到伯爵府,房屋院落未曾有变化, 裴秉元觉得熟悉又陌生。

徐瞻上朝了,莲姐儿带着一对儿女匆匆赶回娘家,多年未见父亲,亦双眼噙泪。

裴秉元看着眼的少淮、少津和若莲、若英四个儿女,还有言归、星儿一对外孙,他的眼神在每一个孩身上停留许久。

长女若莲愈发成熟练达,玲珑,生的一对儿女教养得,乖巧灵动。

少淮、少津两兄弟变化最,已经与他齐高,一身书生慧气内而外,眼神透亮,兄长稳重,弟弟率真,都一等一的后生。

幺女若英相貌出挑,从最天真活泼,如今少女长成,多了几分细致慎密。

裴秉元将手搭在儿肩上拍拍,低头掩面,口中只哽咽出几声:“,都,都很……”

离家到外地任职,夜深人静,他曾一点点反思过往,才知自己的失责——满心扑在圣贤书,从来无暇照看身边儿女。

说罢,裴秉元眼睛红了,他的心里还惦记着另外两个,见不到她,心里似缺了一块,空落落的。

一个随夫君去了山海关边城,一个只身入宫涉险,事事都自己筹谋。

林氏看懂了官人的心思,上劝道:“她都,二姑爷『性』粗但心思细,会照顾兰丫头的,竹丫头几日刚传信出来报平安。”

沈姨娘顺着林氏的话道:“竹儿知晓老爷回京,特意老爷留了信,奴婢一会就老爷拿来。”又说了竹姐儿的近况。

上个月竹姐儿升了六品女史,待顺平公主出嫁后,将调至皇后宫中任职,因涉及□□事务,许多事她在信中不便细讲。

裴秉元听后心情了一些。

一家人用膳叙话,和和美美,饭后,裴秉元将长唤至房内,单独谈话。

“为父感谢你,你在信中写的建议都很奏效,发挥了作用,玉冲县的功绩理应有你的一份。”裴秉元赞道。

若非裴少淮建议种白油麻,那些覆沙地可能已经长满芦苇了。

“孩儿所提的,都纸上得来,父亲躬行实践,才成功的关键。”裴少淮谦虚应道,又说,“孩儿上回在玉冲县,看见父亲书案上摆着《水经注》《两河经略》等书,深受感触,知晓为官治民靠的真才实干,回京后找来《齐民术》等许多书籍,偶然知晓北直隶一带适宜耕种白油麻,实属歪打正着。”

知道和做到,两层境界,裴秉元所做的,更难一些。

“秉『性』纯良,心思通透。”裴秉元欣慰道,“为父当年若能有你样的见解,不至于十数年不中举,文章只从书里写,终究只文章,只有加入了见识,才能称之为略。”

……

……

翌日,裴秉元入朝,与其他任满的官员一同参加文考,午后,又来到御书房,等候圣上一一召见。

裴珏来了,众官员纷纷向尚书人问。

“你随我来。”裴珏对裴秉元道。

宫殿一角里,裴秉元草草作揖,言道:“不知尚书人找下官何事?”

裴珏就神『色』复杂,听此一言,面『色』更沉了几分,犹豫了几息之后,还口道:“只有留在皇城里,你所做的功绩,才能呈到天案,而不人贪天之功……一会儿面圣,你谨慎选择。”

意有所指。

似乎在提点侄。

谁料裴秉元丝毫不领情,言道:“尚书人外派为官二十余载,才悟出来的真知灼见,还传授自家的孙孙罢,恕下官无法领会其中深意,用不到样的真知灼见。”

裴秉元想到尚书府做的那些事,心中又多了几分怒意,遂讽刺道:“尚书人有心思指点下官,不若把间留着,想想如何求得圣上谕旨特用罢。”

庆有例律——诸职官年满六十者,神衰力减,应听令致仕。

唯有圣旨特用者,能不拘此例。

裴珏二十岁中进士,一路『摸』爬滚打,此已将近六十,离致仕只剩一两年的间。除非圣上无人可用,多留他十年八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