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第31章千里驹(1 / 3)

谁都曾料想过竹姐儿会这样的主意, 她甚至没有同沈姨娘商量过。

裴秉元神『色』忧忧,沉思未言。

竹姐儿又继续言:“诗经有云,‘父兮生我, 母兮鞠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讲的正是女儿此时的心境,本欲屈膝报答爷娘恩德, 奈何天降横祸,‘南山律律,飘风弗弗’, 女儿亦无所惧。[1]”

朝堂中众人:“女儿激父亲长途跋涉归来替我撑腰,激母亲替我辛苦算,激两位兄弟替我出头, 激娘生我怜我,家中姐妹和睦相待……愈是激,愈是甘。父亲勤恳为官, 兄弟勤读苦练,伯爵府十数年后又是一番光景,女儿愿停留此处拖累父兄。”

言之凿凿确确, 态度之坚毅,林氏、沈姨娘上前一番劝说,亦无所动。

竹姐儿对沈姨娘:“娘,你曾说过,女儿可以试自己去寻是非对错的答案。”

她如今便是找寻答案。

动裴秉元的是那句“父兮生我, 母兮鞠我”,出自《诗经·雅·蓼莪》,停下行囊的手, 吩咐厮:“去徐家问问,徐大人这两日何时衙门归家。”

若想办成此事,免得又要叨扰徐家了。

徐大人如今虽仍鸿胪寺办公,但已经承了少礼的活,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只待礼陈尚书升二品荣退,十之七八是徐大人替上去。

“谢父亲成全。”

裴少淮站一旁,欲开言阻止,几缄其口,最后忍住了。

……

翌日午后,裴秉元带竹姐儿登门徐家。

完裴秉元的来意之后,徐大人凝神思忖了好一会儿,言:“皇长子册封太子,登时选妃,依照太-祖遗训,为防外戚扰政,太子之妃非间良家女子可纳,侄女若想参加东宫选妃恐怕易。裴家虽三无官,事朝政,但毕竟承袭一伯爵头衔,此番即便冒险参选,也注定得了正果……此事我亦无能为力。”

若是换作其皇子、闲职亲王,官家兴许还会宽许一二。

东宫选妃,是圣上要亲自过眼的,谁敢动别的心思。

徐大人又:“再者,少淮少津二侄此时读书势头正盛,少年读书郎中稍有清誉,亲家此时送侄女参加东宫选妃,也是合时宜的。”徐大人出身寒门,清流中颇得美名,名声这方面自然顾忌得多一些。

裴秉元颔首,应:“谢徐大人指,是我考虑周全。”又问,“若是选任女官,又如何?”

“此事我倒是支持的。”徐大人首先了自己的意思,细细来,“一则女官读书通文理,外勤于事,内勤于思,辅佐皇后管理宫闱,后宫当中颇受皇太后、皇后赞誉。我闻说,上月司彩陈九妹年老病逝于宫中,孙皇后为其涕泣,伤心已,女官后宫之地位可窥见一二。”

“二则侄女年岁大,进去避避风头,识些贵人,五年之后出来再行婚配,届时或许又是另一番光景了。”

最后:“只过,入后宫为女官,同于男子为官,心思需缜密,言行需灵巧,十分辛苦易。倘若是进了尚食局、尚寝局这样的,平日里诸事繁杂,干了体力活,前程又未必见得是好。就知侄女有没有这份决心,有没有这份悟『性』了。”

竹姐儿坐父亲身旁安静,徐大人问话后,她没有犹豫太多,言:“无论结果如何我都想试试,恳请徐大人提。”

徐大人欣慰,哈哈笑:“倒是有主意的。”又接,“我闻公主已开始习文作画,身边势必缺伺候读书的,你或可立志于此。”

徐大人没有直接提应当如何去做,而是说起大庆建朝以来诸位公主的婚事,早先多嫁与公侯之家、功臣之子,以官宦子弟为驸马;自圣上登基开始,改了制度,公主与诸位皇子一样,婚嫁对象需资貌洁修、举止端重的庶男子中选取,再嫁与公侯之家。

说完这些,徐大人又说:“去岁,圣上还曾命人宫外取来蚕虫,移植桑树,再将蚕虫赐予后宫各妃嫔、公主,使知蚕桑艰辛,衣制易。”

问竹姐儿:“你可知我为何同你说这些?”

竹姐儿沉思了片刻,:“侄女敢背后议论皇家之事。我只知,伯爵府里母亲、娘尚且会尽心尽力替我长远算,换作别的地方,管谁身上,理应也是如此的。”

“还有呢?房内无外人,你大可放心开口。”

“若想留顺平公主身边,关键公主,而皇后,若想六局谋位置,亦皇后。”

“善。”徐大人眉眼弯弯,十分温和,,“我可以提你的,唯有这么多。”

……

……

竹生荒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2]。

因是选,而非全朝大选,参选的女子多出自京都周边各府各州,很快集聚与京城。年中旬,礼将参选东宫妃子、六局女官的千余名女子分批次带入,首日观其面相、举止、气度,就择除了半数之多。

数日之后,几经挑选,参选女官之人只剩百数。伯爵府见竹姐儿没有带布匹被遣回,便知她过了一关。

随后一月还要留宫中,由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