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第152章 (番外二)(1 / 6)

表小姐要出家 天下无病 11623 字 2022-02-25

庆元十五年, 二月二十八日,春分时节, 京城有雨。

隆冬已过,寒意在一阵阵淅沥的雨声中落下帷幕,春焕发着勃勃生机,乘风走街串巷,在树梢、河岸、农田等地方扎根,悄无声息地冒出新绿。

这本该是崔慕礼人生中稀松平常的一日。

按照惯例, 他在寅时末起身,洗漱用过早膳,搭乘马车去宫中给小皇帝上课。离开前, 他路过房门紧闭的西厢房, 见里头漆黑一片,仍无动静。

时辰还早, 她应当还睡着。

他不由自主地放缓脚步,踏上鹅卵石铺砌的蜿蜒小道, 穿过花香弥漫的花园。天际晨光初白, 细雨如丝, 雾雾蒙蒙。

沉杨撑伞护着崔慕礼上马车, 车内已备着取暖的炉子,瞬间驱散寒气。

他解下霁色绣竹叶立纹毛领斗篷,随手掏出一本折子,句栉字比地看了会,忽又合上折子,从袖中拿出一枚莹润无暇的绞丝白玉镯子。

这是前些日子番邦上贡的珍品, 他从无数宝贝里一眼相中它, 纳罕地向小皇帝索要了此物。

小皇帝自是应允, 多问了一句,“崔相想把它送给谁?”

崔慕礼笑笑未语。

小皇帝又道:“朕听闻崔相与妻子成亲多年,感情寡淡,膝下无子。若崔相有中意的女子,不妨告诉朕,朕替她指个平妻之位——”

崔慕礼没给他往下说的机会,布置了比往常翻上一倍的课业,成功拧直他跑歪的心思。

童言无忌。

崔慕礼淡想:他与夫人的事情,无须旁人指手画脚。

他将目光放回玉镯,摩挲许久后,将它放回袖中。

还不是时机。

以她的性格,贸然送礼定不肯收。倒不如等到六月,送作她的生辰礼物。

半个时辰后,他抵达御书房,监督小皇帝学习练字,自己则在一旁批注奏折。

小皇帝遇上难题时,挠挠额头向他请教,他便暂且放下手中事务,引古证今,慢条斯理地剖析,替他解开疑惑。

小皇帝感慨:“崔相学富五车,博古通今,难怪十七岁便能考中状元郎。”

崔慕礼的思绪轻飘:那是庆元四年的事,距今足有十一年。彼时夫人还是寄住在崔府的远方表小姐,得知他高中后,兴高采烈地送来香囊,被他随手扔进了库房。

他待不喜之人总是不假辞色,她亦没有例外。谁也料不到,后面两人会成为夫妻,在漫长的岁月里,他变了,她也变了。

或许该去翻出旧物,试试用记忆唤回她的鲜活生动……

“圣上。”门外内侍恭敬地通传:“摄政王到了。”

小皇帝眼睛一亮,随即端正坐好,“太傅,摄政王到了,朕能下午再写课业吗?”

摄政王乃宣平侯周念南,与右相崔慕礼共同辅佐小皇帝,私下分别教授他文武两课。

比起深晦如海的太傅,小皇帝显然更喜欢骁勇善战、武功高强的摄政王,他前能杀敌致果,后能带自己偷溜出宫,斗蛐蛐、玩赛马,干一些有趣又新奇的事情。

不像崔相,除了让他学习还是学习!

崔慕礼将他的小心思看得透彻,抬手轻拨,“去吧。”

小皇帝欢快地往外走,门打开后,周念南朝他恭敬作揖,“微臣见过圣上。”

“摄政王无需多礼。”小皇帝笑道:“你今日打算教我练什么?是刀,枪,还是……”

两人边说边离开,周念南不经意地回头看了一眼,见崔慕礼坐在书案后,面前堆着一叠叠的奏折,想必又要处理到半夜才能回府。

哼。

周念南不以为然地想:他装勤快给谁看?不想回府便痛快些和离,何苦拖着耗着,让所有人都不开心。

脚步声渐行渐远,崔慕礼重新投入政事。上个月时,小皇帝下达了削藩之令,朝臣们对此众说纷纭,意见不一,诸位藩王更是牢骚满腹,其中尤以瑞王为甚。

瑞王在西境盘踞多年,坐大成势,此前因崔周两家联合扶持小皇帝上位,瑞王便心存芥蒂。前几日有探子来报,瑞王正联合周边军阀,暗中纠集军队,想以清君侧的名义进兵京城。

清君侧?也要看瑞王有没有那个本事。他在东都地区早已布下天罗地网,只要叛军踏进来,他就能将他们一网打尽。

崔慕礼抽出一本折子,执起狼毫,在空白处写上“已阅”二字。门外忽然传来飞奔的脚步声,沉杨仓惶喊道:“相爷,出事了!”

崔慕礼蹙眉,“进来。”

沉杨进门,双眼通红,胸口急速起伏,一时竟组织不出言语。

崔慕礼隐有不悦,“皇宫重地,大肆喧哗,回去后自领三十大板。”又问:“出了何事,细细道来。”

沉杨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哽咽着道:“相爷,夫人出事了,她,她……”

崔慕礼瞳孔一缩,紧紧盯着他。

沉杨道:“夫人在去往清心庵的路上遭遇歹徒,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