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第 64 章(2 / 2)

帘子,时锦不敢多犹豫,免得灌了冷风进去,就抬步进去了。

进房左转,又进了内门,才是内室。

只见内室很大,站着五六个伺候的丫鬟,清一色穿着宝蓝色棉袄,有人进来也不敢斜眼多看,自顾自地站着。

左面有一张榻,上面正坐着两个人。

其中一个,时锦认得,正是李姝。另外一个,就算她再没眼色,也知道这是李尤他娘,孙氏了。

时锦不敢多做打量,快走几步拜下,“锦儿见过伯母。”

现在两家定亲了,称呼李夫人也不大合适,时锦只好称呼伯母。

孙氏穿着一身湖蓝绣银纹对襟袄子,头发整整齐齐地梳于脑后,鬓上左右对称地插着两只金钗,脸色红润,手里捧着一直棉裹汤婆子,见她见礼,连忙将手里的汤婆子往榻桌上一放,站起身,下了榻,亲手将她扶了起来。

一摸她的手,哎呀了一声,“这孩子手这么凉?快上榻暖和暖和。”

一个丫鬟过来给时锦解开了披风,拿着出去了。

时锦跟着孙氏坐上了榻,一旁的丫鬟连忙递过一个绣云纹汤婆子过来给时锦暖手,另一个丫鬟则取出一张绒毯,给时锦搭在了腿上。

等时锦回过神来,手暖上了,脚也暖上了,热茶也摆上了,房间里没见烧炭,但是暖呼呼的。时锦心里感叹了一下,这才是真正的财不外露啊,瞧这一屋子伺候的丫鬟,真气派。

“真是天公作美,知道今儿锦儿要来,我院中的红梅也开了几枝。”孙氏握住时锦的手,对引她进来的丫鬟道:“绿竹,去折几枝来给姑娘瞧瞧。”

时锦的阻拦还没说出口,一旁的李姝就嚷开了。

“娘,折梅花做什么啊,时三小姐要赏梅,不知道出去看啊?”

时锦被这一通抢白,不禁尴尬,“伯母,虽然锦儿还没见过今年的早梅,但折下来就太可惜了,还是留在枝头,也好为伯母院中添几分冷香。”

孙氏不动声色地瞪了李姝一眼,今天她本来不欲让她过来的,谁知李姝昨日听说了今天时锦要来,一大清早就巴巴地过来坐着了。

孙氏知她与时锦不和,再三警告了,没想她还是当面下时锦脸。

“锦儿比那花还娇三分呢,看了锦儿,我是什么花也不想看了。”孙氏笑道:“外面冷,还是摘到房中来,等锦儿赏过花,也不浪费了,用来泡茶正好。”

孙氏都这么说了,时锦也不好再说什么。

孙氏正想叫一旁的丫鬟去折,就听到外面丫鬟叫了一声二公子,不过片刻,李尤笑嘻嘻的脸,便出现在内门口了,手里还捏着几只开得正艳的雪梅。

“儿子见过娘。”

李尤先是老老实实地给孙氏见了礼,然后将那几只梅,插到了窗下摆着的一只玉壶里。捧着那只玉壶,放在了时锦身旁的榻桌上。

李尤听到时锦来了的消息,忙不择路地,就往这边赶,才走到门口,就听到里面李氏说折梅的话,又听到李姝几句抢白,二话没说,转回院中,挑了几只开得最好的梅,也不用剪刀,直接轻轻折了下来,捧着就进屋了。

孙氏也没料到儿子这么巧就过来了,偏头看向女儿,果然见女儿脸色不大好看,想来是为哥哥向着时锦生气了。

孙氏叹了一声,她知道李姝为何会针对时锦,就是因为京中向家最小的嫡女,她的手帕交向晚。

只是现在木已成舟,李姝也得尽快改变态度才是,毕竟,以后时锦才是她大嫂。

孙氏几下思量,心里已是有了计较。

回过神,就见坐在一旁棉墩子上的儿子,正盯着时锦瞧,脸上笑容都快溢出来了。

时锦瞪了他一眼,示意他在长辈面前收敛些。

见时锦羞得耳朵都红了,李尤只好端正了坐姿,目不斜视地盯着时锦的绣花鞋。

媳妇的脚真小巧,心里不禁又惋惜,这大冬天的,要是及早成亲,他就可以替媳妇暖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