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五七章 除夕——月穷岁尽之日 (下(2 / 3)

官居一品 三戒大师 5505 字 2016-05-30

然不是为守夜。

但没有皇帝传召,谁也不敢跨越雷池半步。

东方微露鱼肚白。

“怎么去那了?”几人心中奇怪,可又不好跟去,只能在那里面面相觑。

没有人能理解他的构思,甚至连了解他全部想法的人都没有,如果他有个三长两短,十来年的心血浇灌,必成为昙花一现,之后云归云、土归土,历史还是那段历史,甚至都看不出,曾有过小小的偏离……

虽然祖制难改,但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有想法,就不愁没办法。后来不知哪个缺德玩意,想出了个馊主意,将那登闻鼓楼用栅栏围起来,派上锦衣卫严加防范,就像后世守护人民英雄纪念碑一样,让闲杂人等只可远观、不能亵玩。至于有要伸冤的、上本的,对不起,请左转往广济门,到通政使司按流程来。

众人带着敬仰的心情,看着海瑞走到禁宫门前,高高举起那足以辟邪的太祖画像,声如洪钟道:“登闻鼓响,还不开门!!”那声音极有穿透力,层层宫院中,都回荡着,开门!开门!开门”的大喝声。

“放心,朕死不了……”,嘉靖躺在龙床上,面如金纸道:“都想把朕气死,朕偏要好好活,气死他们。”状哉吾皇,可谓斗神!

一睁开眼,嘉靖就声音微弱道:“蜘……蜘……”,虽然听起来像,姑姑”但黄锦知道,皇帝是放不下那登闻鼓,赶紧小声禀报道:“已经查明了,是一个叫海瑞的户部郎中,趁着锦衣卫全都支援禁门,偷溜进登闻鼓楼,敲响了鼓。”

众人这下有了印象,据说此人是举人出身,为人刻板,做官清廉,在福建某县当教谕时,竟能严守祖制,对前来视察的督学坚持不跪,结果得了这么个雅号。海笔架的传说不少,但一个小小的郎中,在冠盖如云的北京城,实在是太渺小了。再说也没人看好一个举人出身、又油盐不进的官员,所以几乎没人和他结交,这时才得以将传说与本尊对上号。

“本官户部云南清吏司郎中海瑞”,那瘦削的身体,迸出铿锵有力的声音道:“击登闻鼓直奏当今,太祖皇帝在上,尔等还不带路!”

见徐阶他们开始往禁宫走去,马全给6纲一个阴森森的眼色道:“为何还不执行圣谕,留这些人在这儿碍眼?”原来6纲指望着能峰回路转,所以只是将林润等人控制起来,还没带离西苑门前。

圣寿宫中,在太医们全力施救之下,嘉靖又缓过气和……这位皇帝几十年不挑食不厌食的服用各种重金属,身体的成分早就与常人不同,连见多识广的太医们都解释不清楚,他怎么能这么快又醒过来?

听说皇帝终于肯见他们,徐阶松了一口气,虽然事态败坏若斯,但能见到皇帝,才有缓和的希望……

这时候能接近皇帝的唯有太监。马森跪在龙床前,双手高举着个托盘,上面静静躺着个密封的严严实实的牛皮纸袋,这就是海瑞的那封奏疏。若不用剪子绞开,谁也休想知道里面是什么。

《准南子》曰丆:,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谏鼓,便是后来,登闻鼓,之滥筋。

“念…………嘉靖等的不耐烦,又重复那个字眼道。

皇位传到嘉靖皇帝,虽然为了彰显正统地位,大肆的追尊太祖皇帝,但对这面鼓,依然敬谢不办……若非登闻鼓无法染指,杨升庵那些人也不至于绝望到去左顺门跪哭,早就一通鼓响,把皇帝召唤出来,大家当面锣对面鼓的论论理,大礼议很可能将是另一番结果。

最后他跪在蒲团上,双手合十默默的祈祷起来,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在下沈默虽非信徒,但一直尊佛敬佛,从无半点讥毁,您老大慈悲,保佑刚峰兄能大难不死,度过此关,若您大显神通,活他性命,在下愿为菩萨修桥九十九座,抄写经书百万字。,

海瑞和众臣没有久等,便见那马公公又一次出现在禁门前,简短道:“有上谕。”众人赶忙跪下,他将嘉靖的意思一宣布,然后走到海瑞面前,低头冷冷道:“听明白了吗?你的奏疏可以直达圣听,但你的人不能踏足禁宫,这不违背祖制?”

以后历朝都有设置登闻鼓的定制,到了国鲁建立,老朱身为第一位真正亲民的皇帝,自然不会丢弃这一优良传统,而且将其扬光大,一有冤民击鼓申诉,这位精力旺喇的皇帝,便会亲自受理,官员如从中阻拦,一律重判!不仅自己身体力行,他还为儿孙定下了祖制,无论何人,只要敲响了登闻鼓,就可以直接将奏本儿交给皇帝,皇帝就必须接本儿!

不过现在最重要的不是清算,而是将事态平息,为此牺牲几只替罪羊还是必要的。本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精神,群情汹汹至此,嘉靖不可能再保护徐阶和那些尚书了,他决定放弃一二人,甚至更多的,刍狗“以暂且平息事态,等秋后再跟那些人算总蜘……这次让皇帝丢人丢到姥姥家,所有人都必须付出无法承受的代价!

马森赶忙拿起裁纸小剪,整齐的绞开了封口,抽出了里面厚厚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