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三四章 阳中(2 / 3)

官居一品 三戒大师 5257 字 2016-05-30

“撤职”郭朴答道:“并矽交大理寺查办。”

“那对引起兵乱,负全权之责的官员呢?”徐阶又问道。

“撤职。”郭朴又答道:“移交大理寺查办。”见徐阶不再问话,他出声劝说道:“元辅,张鏊和马坤毕竟是功勋卓著的老臣了,应当酌情轻处。”

“非常时期行非常事”徐阶便闭上眼睛,缓缓道:“南京兵乱,震惊朝野,虽然即使制止,却反应出各地、各级文武的松懈,不重罚此案官员,不足以警醒各省,类似的事情还会生的。”

见徐阁老心意已决,郭朴暗暗心惊,果然姜还是老的辣,一感觉形势不好,马上便壮士断腕,不给对手任何机会……原本按照他和高拱商量的,如果徐阶包庇门下,他们便组织言官弹劾张鏊、马坤等人,向百官印证徐阶徇私拽权的劣行,只要徐阶不想跟言官生正面冲突,就只能‘挥泪斩马谡”要是生冲突,就惹到了大明的喉舌,甭管原先多好的名声,都会败坏掉。

但徐阶当机立断,主动放弃了张蓥等人,虽然损失不小,却避开了与言官们的冲突,而且可以预见,日后徐阁老的言行必然加倍谨慎,再想找这样的机会,难上加难。

打走了怏怏的郭朴,张居正从书房里闪身出来,徐阶指着郭朴离去的方向道:“就是这个人在算计我,焦不离孟、孟不离焦,估计那个高肃卿也跑不了。

高拱是张居正的老上级,两人私交不错,且互相欣赏对方的远大抱负,和经天纬地的才干,这种传说中的‘惺惺惜惺惺”让张居正忍不住想为他辩解两句道:“郭部堂也是按老师的意思在办?”

他虽然没说完,但徐阶听得懂潜台词,冷冷道:“郭朴从来不把老夫放在眼里,有什么事情都是越过老夫直接向皇帝请示,今天却巴巴来问我的意思?难道是他转了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都五六十的人了,当然不可能改脾气,所以徐阶断定:“就盼着我保下自己的门人,他好捧着新鲜出炉格证据,去展示给百官看。”老徐阶果然是半生浸淫于阴谋之中,高拱和郭朴如此巧妙的设计,还是让他猜了个**不离十。

张居正听出老师对自己的不满,赶紧补救道:“学生知道了,以后不跟高拱来往就走了。”“不”徐阶却道:“继续和他往来,多长点心眼儿就走了。“学生明白了。”张居正恭声应下。

一场高层暗斗,展示在人们眼前的,只是浮光掠影的一瞬,京城很快就恢复了辛静,但其影响之深远,足以为今后四五年的朝局定调,至少目下便让千里之外的南京城,掀起了一场官场地震。

马坤、张蓥、蔡自廉,三位二品大员,全都被撤职回家,他们都是明白人,所以当沈就一脸歉疚的为他们摆酒送行时,他们一点也不怨他;能当上这么大官的,都不是糊涂人,知道这个结果不是沈就可以决定的,相反他在事前事后、尽心竭力的奔走处置,使兵变的危害降到最低,他们也免于被逮捕下狱、留下难以磨灭的耻辱。

只是从锦袍玉带的二品大员,一下子被打落凡尘,换成谁都会意兴萧索,言语间难免带着些灰心丧气,张勋醉眼朦胧的对沈就道:“沈大人,有时候我觉着你挺可怜的。”“怎么了?”沈就完全不着恼,他犯不着跟一个掉了魂儿的老人过不去。

“你还不到三十岁”张勋呵呵笑道:“仕途最少还有四十年,你可怎么j$得过去啊?就算你一直能把所有人都踩在脚下,可头上还有个皇帝……四十年时间,少说也要换个两三任,你得了这一任的宠,下一任就肯定不喜欢,甚至会把你看成是眼中钉,早晚也少不了我们这一天,甚至还会有杀身之祸……”他已经完全醉了,言语间没有任何的遮掩。

边上的马坤和蔡自廉赶紧打圆场,但也不无忧虑的告诉沈就,这官职越小,就当得越长久,比如地方上的知府、京城里的主事一级「干到七十致仕的比比皆是;但官做得越往上,就越难长久,不说别的,就看嘉靖一朝的内阁辅,四十年间换了十几任,其中还有严篙独霸的一半时间,他们对沈就说,权势越大,要你负责人的地方也就越多。这摊子一大,哪有不出乱子的?出了乱子你就要负责,乱子大了,就只能滚蛋回家,备至蒙受牢狱之灾,反正明朝这么大,就是不缺能当官的人。

最后他们用自己的教“告诉沈就一句金玉良言道:“想要善终,就要见好就收。”南京和北京,相隔千里之地,几位居于顶端的高官,同时出这种感慨,绝对不是巧合……

沈默默就的点头,心情也变得十分暗淡,目睹着几位尚书转眼倒台,不可能不对他的心-理,产生严重的震撼,从而对未来生出新的思索。

迷走了几位尚书大臣,新的任命也下来了,北京工部右侍郎黄光升,将升任南京户部尚书,南京兵部尚书一职,则由兵部侍郎、辽东总督江东兼任。

“这两位都是赫赫有名的能吏,被派到南京来,恐怕不是贬谪,而是朝廷对留都的重视提高了,他们到来后,恐怕会大刀阔斧改革一番,你和你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