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八章授课(2 / 3)

官居一品 三戒大师 5277 字 2016-05-30

裕王闻言抚掌大笑道:“这夫人好利的嘴巴,这笑话是沈先生从哪里听来的?”

沈默淡淡一笑道:“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下官看书看多了,瞎琢磨出来的

“想不到看:“不瞒你说,孤总感觉那些经书枯燥无比,都是些陈词滥调,让人一听就想睡觉

沈默笑笑道:“其实到了殿下这个层次,完全没必要死读书了,咱们应该将书上的圣人之言,与身边生的事情相互印证,得到属于自己的真谛,这才是真正的学问之道。”

裕王听着似乎是这么回事儿,便问道:“那真谛是什么?”

“每个人都不一样。”沈默摇头道:“只有自己悟出来,小。说着微笑道:“这需要一个过程,不过您现在可以把心中的疑惑说出来,我们俩共同讨论。”小一一,一一一一小一一小一一一一,一一。一小,小,一

“还真有”裕王闻言陷入沉思,过一会儿才轻声问道:“老子有一句话。吾有三德:“曰慈、曰简、曰不敢为天下先”这三德,吠其是“不敢为天下先”到底是什么意思?请先生指教。”

这句话沈默在玉熙宫的墙上见过,还被嘉靖帝拿来说事儿,可见是皇帝推崇备至的格言。心说:“看来这位王爷也是有追求的”那追求便是讨的嘉靖的欢心,好战胜自己的弟弟,登上皇帝宝座。

沈默还真怕他无欲无求,就想当个,太平王爷呢。便清清嗓子道:“老子的《道德经》不过寥寥数百言,却蕴含着天地至理”何谓至理?便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说着目光炯炯的望着裕王道:“于殿下而言。自然要以治国之道去体会。

“先牛请讲。”裕王正襟危坐起来,只要是真正想知道的问题,那怜然会认真听的。

“可以说这“三宝”是老子执政观的高度概括。一德曰“慈”是重视上对下的责任,为上位者,应该以仁慈的态度,去对待他的子民,这样才能让百姓归心。”沈默清声道:“而我儒家讲的是“忠孝”强调的是下对上的责任,只要臣子对国君忠诚孝顺”这一点已经强调了两千年,可结果怎样?汉唐宋元,数亡的还得亡,谁也没能国作永存下去。”

“原因是什么?好比一个湖,如果没有江河雨水的不断注入,就算再大也会被晒干见底。任何一个国家,都是这个湖,如果国君不知爱民,只知索取。早晚有湖竭国败的一日;反之,如果国君能仁义爱民,老百姓定然拥戴,就像无数江河汇入大湖,国家只能越来越强盛,而永无衰败之虞!”说着看着裕王道:“陛下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才引入了道家。让儒道两家互补,不仅要求下对上的忠,还要求上对下的慈,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百姓的拥护,才和长治久安,所以为君之道,第一条便是“爱民

裕王点点头,道:小王谨记了。”

“再说“俭”指的是朝廷厉行节检、少兴土木,尽量避免扰民;轻摇薄赋、减少行政支出、尽量留利于民,如果朝廷支配和耗费社会财富少一点。则百姓手中的财富就多一点,老百姓就能过上好日子;如果老百姓过上好日子,那么谁还会造反呢?就算有人野心勃勃,恐怕还没起事。就被人扭送官府了。”沈默淡淡道:“事实上,只有让老百姓过舒坦了,他们才会真正的拥君爱国;如果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1日子都过不下去,那就离陈胜吴广张角黄巢这些人出现不远

裕妾可常听高拱说,现在全国各地民不聊生,老百姓过得无比艰难,现在又听沈默这么说,不由寒毛直竖道:“不会,,不会要反了?”

“一些地方已经造反了沈默淡淡道:“但现在只是局部小规模的,这说明事情尚有可为,但如果再这样下去一代人,那可真要出大事儿了。”

裕王擦擦汗道:“确实要好好管一管了说着巴望着沈默道:“先生再说第三个。”

“不敢为天下先”是指君王和朝廷退其身,不能争着站在百姓前面颐指气使、作威作福。”沈默沉声道:“老子认为“不能走在天下百姓前面,官吏不去役使指挥百姓,则百姓得以安宁”“不敢享乐在天下百姓之前,则官吏不敢与民争利,百姓得以富足”“不敢让百姓来顺从自己。而是自己顺从百姓,则百姓不受到管制和压迫,百姓独立自主的能力才得以

裕王闻言笑道:“那按照老子的意思,“当官不为民做主,没脸吃那三石谷”这句好官儿的格言,似乎就有毛病了。”

“不错!”沈默点点头道:“官员为民做主,则百姓会变得贫弱无能;百姓自己做主。才能自强和富裕。”

“那还要官员干什么?”裕王问道。

“保护。”沈默道:“保护百姓的安宁,保护他们自强和富裕的权力,必然会得到百姓真心的拥戴,这是个相互的关系,千百年来,为政者就是因为只知道索取,不知道付出,所以才有那么多的王朝更替,殿下,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啊!”

裕王肃然起敬道:“先生,学生受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