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滥竽充数(2 / 2)

混在北宋末年 土扒鼠 3465 字 2017-12-17

明暗对照法得以完美的体现,其中对自然光的巧妙运用可以说是达到了鬼斧神工的效果。这副名作通过对光的巧妙运用,不但使画面有了明暗对比,而且营造出了画面的立体感,使整个画面的效果更加灵动、逼真、自然。

通过回想,唐十一很快发现眼前这幅画所存在的光线问题,显然,这幅画从技法上看无可挑剔,自己也挑剔不出来。但整个画面的基调却与这春光明媚的时节不怎么搭。

听唐十一讲了半天,众人虽然如罩云里,但也觉得这小子说的或许有点道理,毕竟没有眼见为实。

唐十一继续道:

“针对这个情况,我们可以试着借用自然光,也就是太阳光,通过其在不同时辰和在画面上的位置变化所散发出的光线强弱,来渲染整副画作,以使其更加层次分明和自然逼真。”

“比如这幅画,为了使整个画作的基调与明媚春日更加协调,可以将画作上方的这条枝杆再横移一些,可以在这些枝叶间画上一轮隐约可见的太阳,使阳光刚好能照到这几只山雀上,而树下可以用较重的墨渲染成阴影部分,这样,通过明暗对比,就能使整幅画作的主体,即山禽觅食更加鲜明突出。”

唐十一说完,寂静无声,全在思考,不过大多都是疑惑不解的样子。

唐十一要的就是这种效果,好,只要能震住这帮家伙就行。

“啪”的一声,赵大官家忍不住兴奋的拍了一下手掌,虽然还是听得有些模糊,但本能的觉得唐十一说的很有道理,而这还不是主要的,问题的关键是,眼前这不起眼的少年所说的这些话,可是自己闻所未闻,从来没有人提起过这些啊。若是果真如这小子所言,这个“明暗对比”的绘画技法,对整个绘画来说绝对是有开天僻地的意义。

难怪赵佶如此兴奋了,说的好不如试验一下。还没等赵佶发话,屋子里的画师已经有按捺不住的按唐十一所说的动起手来了。

赵佶上前照唐十一肩膀上重重的拍了一下子,重又去桌子前坐定,描画起来。

唐十一看满屋子人各画各的,自己在前面干站着,也别回座位上去了,怕一会大官家再问自己画了没有,干脆就这样站着吧。

唐十一站着也不能平静啊,说实话,对自己刚才讲的那一套,也真不知道对这些国画大师们有用没用。

果然,当看到几人画了一阵子后,对着画作摇了摇头,似乎不满意的样子。唐十一也觉得心脏仿佛被敲打了一下似的。不过,当看到一直面色凝重的王希梦大师暗自点了下头时,心里又跟着一松。

“唐君,你过来”赵佶盯着桌子上刚刚完成的一幅画,头也没抬的招呼唐十一道。

唐十一瞄到大官家的表情似乎透着股激动劲,快步向前一看,差点惊呼出声。直想卧槽啊,这大官家果断不愧是大官家,果然不愧是书画双绝的皇帝,自己只是简单讲了讲,而人家只是第一次试着画,就可以达到如此效果,自己除了目瞪口呆还能干什么。

“妙,妙,真是绝了,大官家的绘画技法果然独步天下,无人能比啊!”唐十一出言赞叹道。

“哈哈,你小子别乱说!”赵楷春风满面,简直比画上那个嘴里叼着一只小虫儿的山雀还要兴奋,根本没在意唐十一露骨的拍马屁,直哈哈大笑道。

这一笑不要紧,画师们也摄手摄脚的围了上来,于是乎,赞叹声此起彼伏起来。

当然,画师们的赞叹多是出自内心的。稍稍镇定下来后,也不由震撼不已,若不是今天亲眼所见,实在不敢相信,这个少年竟能提出如此前无古人的“明暗技法”来。

这意味着什么?用现在的话来说,对整个绘画事业而言简直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啊。这让以赵大官家为首这些艺术大师们如何不激动。

而赵佶突然面色一紧,快步到墙壁架子前,伸手取下几卷画册,回到桌前,摊开细看起来。

望着瞬间陷入深思冥想的大官家,众画师顿时寂静无声,悄然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又细细回想了一遍唐十一刚才所言,对照着大官家刚才的那副画作,重新描摹起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