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带御器械(2 / 2)

混在北宋末年 土扒鼠 3384 字 2017-12-17

意向自己提及唐十一的,于是直接道:

“果然少年英雄,这小子先是扬威四国赛,为大宋赢得荣耀,现在又立有如此奇功,楷儿,你说对如此功臣该当如何赏赐啊?”

“回父皇,儿臣斗胆建言,不如把他安排在殿前军?”郓王直接答道。

这里简单说一下殿前军,这是一支直属大官家的精锐禁军,人数约有三千人,不过下辖有捧日、天武、龙卫、神卫左右厢四军兵,号称禁军中最精锐的“上四军”。其最高长官为都指挥使,又称殿帅。现在的都指挥使就是由六贼之一的高俅担任。而赵楷则身兼都指挥副使一职。再往下又设有教虞候。

殿前都指挥的前身就是殿前都点检,是三衙里最高的一级,高过马军司和步军司。要知道,宋太祖赵匡胤以前在后周的时候担任的就是殿前都点检这一要职,当时,在这支全国最精锐的禁军中,单从个武力上来讲,赵匡胤也是无敌的存在。

到了赵匡胤陈桥兵变后,建立大宋。其军队自然也沿袭了五代时期的好勇斗狠。但赵匡胤仍然对军队感到不满意,为加强中央集权,又特意从全国各地挑选出最强壮的军士加入禁军。

其中,“上四军”的身高标准,换算成现在的尺度等同与178CM。

然后,再从这些精锐中挑选更加精锐者充当殿前侍卫,也即殿前军,身高标准等同现在的187CM。

当然身高是最最基本的要求,至于个人武艺方面更是没说的。

有一点,可看出加入这支禁军有多难,这支禁军又有多精锐。宋朝在灭掉后蜀后,从十四万后蜀军中只选出了二百人加入殿前军。

而北宋历代,享有“带御器械”者则仅仅只有六个人,这六人是从最精锐的三千名殿前军中选出来的。

大家想一下,大宋八十万禁军,从中选出最精锐的三千人充当殿前侍卫军,又从这三千人中选出六个“带御器械”者。这绝对是“万里挑一”的高手。

这些带刀侍卫的前身,类似唐朝时的千牛卫,这里的“千牛”是一种刀的名字,而千牛卫也是从其前朝的“千牛刀”、“牛牛备身”一步步演化而来的。但不管名字如何变,无一例外,这些人全是保卫国家最高领导者的身怀绝技的顶尖高手。象现在的中南海保镖,其实也是换汤不换药。

据说在宋太祖时代,太祖下令喂一只羊腿给一只老虎,老虎吞噬太快,结果被羊骨头卡住了喉咙。一侍卫应声而出,闪电般伸手从虎嘴中将羊骨取出,而自己豪发无伤。

还有一次,太祖领着几个侍卫闲逛,看到皇宫最高的大殿上有一只漂亮的小鸟,太祖有意试试这些侍卫的武艺,问谁可以抓下来,并不许伤到小鸟。结果一侍卫应身向出,攀缘走壁,如覆平地,将小鸟擒获。直看得一帮人心惊肉跳。

当然,所谓一代不如一代,到了北宋末年宋徽宗这儿,禁军的实力自然不可与太祖时期同日而语,而其人员的选拔尺度也是越放越宽,禁军的整体素质也是大幅度下降。但豪无疑问的是,眼下这三千殿前军是相对最精锐的,而那六名“带御器械”者,也绝对是一顶一的高手。

赵楷打定主意,想将唐十一安排进殿前军,当心腹来用。

赵佶听得儿子建言,只是默默点了下头,并没当场表态。其实赵佶想得更远,他自然也感觉到现在大宋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这唐十一是个难得的人才。但他考虑到这小子一是年龄太轻,难堪大任,再就是这小子只是一介武夫,没啥文凭,自然也限制了其长远发展。

于是,赵佶就动了先将唐十一弄进画院,给这小子渡层金的念头。毕竟这小子的什么“泼墨技法”已经引起了轰动,将其特招入画院,也是理所当然之事。

“这小子资格太浅,殿前军就算了,此子武艺出众又颇有绘画天赋,不如让他以‘带御器械’身份,先到画院磨砺一番。”赵佶最后道。

赵楷听了一惊,马上明白过来,附合称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