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挥兵江南(2 / 2)

混在北宋末年 土扒鼠 3391 字 2017-12-17

血后,最终不得不退杭州城内。

进军神速的两路中央禁军分别在大将王禀、刘镇的率领下,分水陆两路逼近杭州城下,迅速切断了杭州城与外界的联系。

而方腊另一支由八大王率领的近十万义军,虽然顺利的攻克了宁国和旌德等地,但同样在大批精锐援军的攻击下,迅速溃败,一路退守到歙州。

而此时的方腊,却正率主力部队南下,虽然相继攻克了婺州和衢州等地,但无疑在整个大的战略上已完全陷入了被动。

显然,方腊义军不但犯了没有集中优势兵力的错,不但犯了没有火速攻取江陵等长江南岸重镇以扼守天险的错。方腊更是在一开始,就犯了判断上的错误,这才是导致其在此后一系列战略战术失误和最终速败的根本原因。

早在起义之初,方腊就曾断言:大宋腐败官员只顾自己的官位,县衙不拖三个月不敢上报,而等上报到路级,最少要半年,传到京城差不多要九个月,然后再是大臣们讨论扯皮,这最少又得一个月,最后再到派兵镇压,恐怕最少得一年以后。

显然,宋政府火速派出精兵南下,完全出乎方腊义军意料,可以说打了其一个措手不及,而义军散乱无方的指挥也使其缺乏及时有效的战略调整和应变。

童贯身为前线总指挥,在此过程中,可谓是指挥若定,一副运筹帷幄的名将风范。后人拒此有说这老贼“外战外行,内战内行”,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当两路联军逼近杭州城下下,老奸巨滑的童贯并没马上下令发起总攻,而是采取坚壁清野、断贼援路的策略。当然他也是得知西部劲旅已经度过长江,打算待西路军到来后,再集结优势兵力,伺机给义军以致命一击。

秦陕两路联军刚到江陵,童贯的紧急军令也就传了过来,要其火速南下。

联军不敢怠慢,简单修整一下继续急行军。

联军到达秀州时,也许是为鼓舞军队士气,两路联军顺带着参观了秀州城外、官道两旁的三座京观。

说起这京观,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流行了,当然这也是一很不文明的交战惯例:战胜一方将战败一方阵亡者的尸体堆积起来,并覆土夯实,形成一个个大金字塔形的土堆,号为“京观”或“武军”。当然,它的目的主要夸耀武功的。

“京观”演变到后来,则直接将尸体堆成大垛或只砍下头颅叠成金字塔式。象童贯下令搞的这三座,就是如此,夸耀武功是一方面,这厮主要也是因祖坟被义军挖了而泄愤呢。

唐十一跟在队伍中,根本看都没看,虽然闭了口鼻,可直到走出老远,那浓烈的腥臭味还能清晰可闻。

大军过了秀州继续向西南进发,由于越来越靠近前线,五万大军也成战斗队形散列开来,大致分前中后三军行军。而各部也按都营军布好阵列前行。

两路联军,除一万三千余精骑外,余者皆是重装步卒。

步军一都百人中,刀手和枪手处于阵前,共约三十人,余者七十人全是弓弩手。这次的配置和中原禁军一样,即弓弩手占了军士的大部分,枪手和弓弩手的比例大约为三比七。这也是考虑到针对农民起义军作战特点而定的。

现在队形相对散开,梅谷堡的军士们也渐渐活跃起来,相互议论着即将到来的大战。显然,众人心思各异。

唐十一觉得有必要统一一下思想,可又不知如何说才好,特么准不能叮嘱兄弟们打农民兄弟的时候留点情吧。开玩笑,先不说战场上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若万一传到上头的耳朵里,绝对把自己当奸细给办了。

“唐指挥,这次可是杀一贼赏七绢啊,兄弟们肯定又要发一笔了”二愣子嘿嘿笑道。

“唉”唐十一还没回话,一旁的二狗蛋不由摇头叹了口气。也不知这小子意思是看不上这几个钱,还是怎么的。

不过,二愣子的话还是引起了不少军士的响应。这些军士虽然都是些新兵蛋子,但自从大败夏骑之后,可谓信心爆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