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24. 动摇国(1 / 1)

一凡经过艰难跋涉终于走出贱人国,踏过小溪便看到一座繁华的集镇,人来人往,小桥流水人家,五湖四海的商贾云集,好不生动,好不热闹,此情此景,似曾相识,哦,对,《清明上河图》。

一凡走到城门处,此国宰相王小石要改革政令,正在招募天下有志于此的贤才,一凡经历千山万水,见到这样的榜文,心里涌出无限的激动或者说冲动。此时一顶官轿缓缓过来,看那排场一定是宰相的了,等官轿靠近,一凡高喊:宰相,我是你需要的贤才,我是贤才,这时轿帘掀开,那官员自然不是宰相,而是他的政敌司马小光,所以很愤怒,冲着一凡大吼:混账,便愤愤然而去。

一凡呆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不过自从宰相推行改革以来,街上的风声便多起来,很多宫里的消息飘到寻常百姓家,天下议论纷纷;街谈巷议也会飘到宫里面,朝中高官为了一个小老百姓的无心之谈争执的面红耳赤且不罢休。一路上,有的人痛骂王小石为奸相,不得好死;有的人打着竹板,唱着王宰相:王宰相,宰相王,宰相来了百官莫猖狂,宰相来了百姓日子旺。

这日,一凡在街上走着,一位朝中大员领着一队人马并有一百姓模样的人做引导,他们在一凡面前止步,“大人,这位就是要见宰相的贤才”,那引导说,“贤才,请随我见宰相吧”,那大员便赶忙说道。“一凡见过官爷,宰相可曾知道我的才德吗?”一凡此时有些叶公好龙了,“宰相广招贤才,任人唯贤,你的才德怎样,让宰相见过便知道了”,那大员脸色有些泛红,似有悔意,但还是堆着笑意。一凡见此场景,也不好再继续说些什么,怀着犹豫、忐忑的心情便随那大员一起去见宰相了。

见到王宰相时,一凡不免战战兢兢,但看到宰相蓬头垢面,双眼惺忪,又觉得似乎不应如此,王宰相看到一凡立在那里,顺着眼,便上下打量他一番,说:听说你自认为贤才,本想考考你如何?一凡答道:请相爷问话,“嗯”宰相说着,“关于狐仙的传说最早起于何时?”,一凡被这样的问题问懵了,便道:“在下不知”,宰相哈哈大笑,接着问道:“如果天下日益穷困,民怨深重,你看该怎么办?”,一凡毫不犹豫的回到:“行法度、让利于民”。宰相听后非常高兴,说:“果然是贤才,正合我意”。

这一日,国家要修改法令,按王宰相的办,次日各镇海没有想好怎么推行新政,只是该禁的先禁,可是宫中消息传言王宰相失势,司马小光很快会****,新法要尽废,各镇便迟疑不决,决定该禁的暂时也不禁,听听消息再说。其实,小石与小光在议事厅大吵大闹,国王也拿不定谁是谁非,来了个再议,国王郁闷见到小石带着这么个呆里呆气的新科幕僚,便借题发挥,怒道:这么个饭桶,也为国家办事。所以大家便测度小石失势,推行的新政会尽废。

小光也跟着国王,“哼”,小光显现出鄙夷的架势,小石自然不服,便安慰一凡:“有我老王在,你不用害怕”。这日一凡接到某镇上报的命案,15岁村姑小翠因不满赌光家财对她施暴的丈夫便失手杀了他,按法小翠当斩,但地方官按情理推断便有些犹豫,所以上报朝廷,一凡便与宰相计议,认为值此改革的年代,不必局限于什么旧法纲常,情有可原,不必治罪。这判决刚刚下发到某镇,小翠被释放后赶紧逃到外地,怕被报复。不几日小石果真倒台,小光担任宰相,他上任的第一件事便是重申小翠杀夫案,改判斩立决,判书下达到某镇,地方上赶紧行动捉拿小翠,结果扑了个空,司马宰相愤怒,要全国缉拿逃犯。

一凡也被司马小光免职,这日看着各处的新政均被废除,老百姓还是怨声载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个打铁匠一边打铁一边吟诗道。不过,当一凡就要走出国门,继续走向远方时,又听到人们议论说王小石官复相位,新政继续推行,只是伴随着朝令夕改、反反复复,老百姓已经不相信国王能够有什么真正的事情做了。

司马小光骑着一头瘦马也正要出关,见到一凡便主动下马,问候一凡:你老最近可别来无恙?一凡真不相信他会对自己这么客气,便吞吞吐吐的回到:司马宰相可好?两人便一路谈及往事,一同出关,那守门官兵查住一凡:没有朝廷通牒,不得出城,一凡正要说话,小光一马当先,吼道:混账,他与本官一同出城,这便放行。

一凡对小光说:真是世事难料,望司马大人一路顺风,来日再登天子堂。小光谢过便大马上路,一凡望着他远去的背影,“古道西风瘦马”,便独自继续上路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