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 章(1 / 4)

康熙对各个儿子的爵位分封都是有政治考量的,本来打算对老四只是给个贝勒就差不多了。

只不过,老四在封爵前立了大功,他是个君王,底下是需要这般较真敢作敢为的臣子。

这会儿的康熙,还不是后期那个为了明君之名声,放任贪官污吏横行的他。

当然希望大清蒸蒸日上,留有一个政治清明的大清给太子。

鼓励老四多多努力,在太子身上给老四加了码,自然要在胤提身上加回来。

为了收回安亲王手中的正蓝旗,将她外孙女赐婚给了胤禩,胤禩大婚前封为贝勒,最起码脸面上好看些想必,以胤禩的聪慧,能懂自己应该做什么。

至于老五......

最近表现不咋样,又想起了他上战场时的行为,说立功吧?并没有!

还被人弄破相了,虽然已经算是彻底排除在储君行列的选择外,又有一种嫌弃在里面。

其他儿子上战场,都没老五这般!

宜妃也是,不就是上次在翊坤宫骂了她一顿吗?还敢跟他闹脾气?

啧!

一场皇子封爵的落幕,各家有各家不同的反应。

备受康熙看重,身为太子的磨刀石的胤褆,胤是还以为自己能封个亲王呢。

亲征葛尔丹时,他可是勇猛向前的冲在前面,为皇阿玛立了大功呢。

谁知道,竟然就只是个郡王?

惠妃也从来不觉得自己儿子比起太子,差劲到哪儿去,他有赫舍里的索额图,我儿也有叶赫那拉的明珠。我儿还是长子,在满清入关前,哪有什么嫡庶之分。

论起大清的几位君主,有哪个是嫡子上位的?为了皇上亲征葛尔丹一事,我儿劳苦功高的差点栽在战场上。老三和老四有凭什么能够跟她的胤提平起平坐,封个郡王?

“皇上就是偏心!”惠妃气得拍桌,愤愤不平。

赫舍里的阿哥一出生,就被封为了太子,从那时开始,她儿就要在一个弟弟面前卑躬屈膝。

立下汗马功劳,结果为了顾及太子,封为郡王。

可恶!

胤褆也有些不满,不过,皇阿玛说了,封爵后,就出宫建府,心里还是挺高兴的。

出宫建府后,自己就能够跟朝臣走动了,而非在皇宫里,处处遭人监视。

太子也很不满,在他看来,诸位兄弟封爵,就是对自己太子储君的权力的分散。

满意的莫过于三阿哥胤祉和四阿哥胤禛了,老大和太子两个人打擂台,自己的爵位还能够与老大平起平坐。那说明,在皇阿玛心里,自己的地位跟大哥差不多嘛。

七阿哥胤佑跟八阿哥胤禩也没有不满,上头的五哥也只是个贝勒,他们两个还担心自己没有赶上这一波呢。皇阿玛封位,向来喜欢一波又一波的,如后宫嫔妃封位分一样,这么多年才大批量的封了两次。

七阿哥胤佑担心自己足疾一事,令皇阿玛对自己不喜,分封爵位时会落下自己。

八阿哥胤禩也担心因为自己年纪小,没有赶上这一波,等到下一波,还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呢。

后宫里,但凡是儿子有封爵的嫔妃,除了惠妃跟宜妃外,其他的几个都挺满意的。

三阿哥生母荣妃就很满意,生了五子一女,前头的四个儿子都早夭了,胤祉可谓是她的心尖尖。

皇上还是很照顾胤祉的,郡王,啧,看惠妃还敢不敢时常拿着长子这件事情来炫耀。

再如何,在皇上心里,还不是跟我家胤祉的地位差不多?

德妃便是满意老四压在了老五头上,一个郡王,一个贝勒,哼哼,瞧宜妃平日那嘚瑟样儿。

备受宠爱?也不是不如我?

她的老五不如我的老四,她的老九也不如我的十四,我还比她多了个女儿,我赢了。

一想到此时闭宫养病的宜妃气死了,德妃的心情就很好,“赏,永和宫上下,每人赏三个月俸禄!”到了德妃的这个层次,已经没什么好争的了。

儿子也长大了,皇上又更喜欢年嫩的嫔妃,恩宠也就那样。

自己又位列四妃之一,掌管着一部分的宫权,算是后宫中的人生赢家了。

但曾经与其他嫔妃争宠的恩怨,德妃可没有这么容易放下,宜妃的顺风顺水和嚣张得意,都是她曾经羡慕,宜妃却唾手可得的。一入宫,就备受皇上恩宠,无子封嫔,现在知道了当年三藩之乱时宜妃家族的子弟在前线厮杀的功劳。可当年她真的好嫉妒,自己靠着将子嗣送给佟佳氏抚养,又怀上胤祚,在地龙翻身时救驾有功,才封的嫔位。费劲了她多少心思,又吃了多少苦头。

当年宜妃是真的什么都压在自己头上,就连是位分,惠宜德荣,她都排在自己前面。

“后宫啊,前半生子以母为贵,后半生母以子为贵呢,好日子可长着....."德妃冷哼一声,就直妃的两个废物儿子,怎么跟她儿子比?被德妃念叨的宜妃,此时在翊坤言打了个喷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