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业(1 / 6)

孩子还活着

“哦,我知道,你没事儿吧?”罗裳看到他身上带着伤,出于礼貌,就问了下。

“没事啊,都结痂了。主要是皮外伤,看着吓人,其实不重。”程严从小打架,受伤这种事对他就不算事。“听我爸妈说,是你帮他们找到我的。我这次过来,就是想专门向你道谢。”

程严竟要向罗裳鞠一躬。罗裳及时察觉,立刻制止了他:“哎,你可别给我来这套,你比我大,朝我行礼我还怕折寿呢。“卦金你爸妈都给了,你无须另外道谢,有事说事,没事你就先回去养伤吧。

成这样出来,就

怕伤口崩裂感染?”

罗裳毫不客气地要撵人,竟把程严给整不会了。

“那...要不这么着,我给你留张名片,有什么需要办的,你尽可以去找我。我在十一路那边开了家饭店,就叫程记饭庄。罗裳接过一张暗金色打底的豪华名片,感觉这名片印的挺骚包的。她把名片放到桌上,说:“行,哪天真有事再说。程严见她无意跟他说话,只好转身,拄着拐慢慢走了。

这时老韩头过来了,他刚才就在院子里铲草,此时手上还拿着那把铲子,铲子边上沾了些泥土。

他进了走廊,探头向外张望了一眼,问罗裳:“刚才那小子是程严吧,他来干什么?没怎么着你吧?”“没有,可能是看到这儿开了个诊所,好奇吧,进来说几句就走了。”

老韩头并不知道程家人曾来找过罗裳,但他心里其实是有这个猜想的。

因为程严突然被找回来,外边就有人在传,是有人帮忙算到了程严所在的位置,大家伙才把他找回来。这件事要想瞒死,其实不太可能。因为当天很多街坊也去帮忙找人了,大家多少听到了一些口风,所以老韩头一下子就联想到了罗裳。现在程严又突然出现,就更说明了这一点。他假装什么都不知道,点了点头,跟罗裳说:“老程家这小子,你说他坏也不坏。就是交往太杂,三教九流啥人都认识,你自己心里有个数就成。罗裳笑着谢过他的提醒,见她能听进去,老韩头也就放心了,他又道:“小罗,你让我帮忙打听的桑枝和松枝什么的,我给你问到了。明天我让人给拉过来吧,你按车给他结算就成。”罗裳挺开心的,有了这些东西,再运来点煤,就可以开始做药了。

她道了声谢,老韩头却又告诉罗裳:“明天晚点走吧,韩沉他妈给你找了个老药房淘下来的百子柜,因为是人家用过的,不贵,五点来钟能给你送来。这柜子给你留着用,要不你平时抓药太不方便了。”罗裳很是意外,她本来打算再攒几个月的钱,自己找人做的,没想到这有现成的。

“这太破费了吧,得多少钱啊?”罗裳问道。

“没多少,跟你说了,是旧的,人家淘汰的。”

药柜都订好了,罗裳也不好非要退回去。何况她现在确实需要这东西,所以她没拒绝,便道了声谢。下午,天照旧很热,罗裳在诊室里待到三点,诊所又来了一位病人。

这人是卖报的王姨带来的,说是中耳发炎,吃了药没好。

“我看看吧。”罗裳拿起手电,往里面照了下,随后又给这人把了下脉。

“给你开个外用的喷剂麝香矾石散吧,这个能让耳道保持干燥,消除炎症,再配合几副中药服用,加上挂号费是两块九,要吗?”做完诊断,罗裳便道。

这人是王姨的亲戚,听她这么说,就有点犹豫,说:“是不是有点贵?”

王姨听她这么说,尴尬的脸色发红。罗裳表情没什么变化,说:“觉得贵可以不拿药,怎么选是你的自由。王姨怪不好意思地,就在旁边劝了一句:“你都半个月没好了,在大医院花了好几十也没说贵,就差这两三块钱?”那人犹豫了下,最终点了头:“行,你给我拿吧。”

罗裳没说什么,转身去给她抓药。她前脚一走,那个病人就跟王姨抱怨:“这是不是有点贵啊?都说看中医便宜。王姨陪着笑:“这真不贵。”

她不好翻脸,心里却在想,以后再不带这亲戚来看病了。有时候你想当好人,但是别人不领情啊。

药拿好后,王姨把这人送到门口,她自己却没走。反倒折回来,坐到罗裳对面,跟罗裳说:“罗大夫,我现在嗓了好了,挺清爽的,没有痰,上次你给我做的针灸和拿的药都好“你再给你拿点药吧,我现在总出汗,一会儿一身汗,身上也没劲。”

罗裳看了下她的脸,说:“天太热了,有点气虚,问题应该不大。我给你把下脉。”

“那行,你再给我看看。”王姨没刚才的人事儿多,很配合。

片刻后,罗裳诊断完,告诉王姨:“没什么事,愿意拿药的话,就拿点回去吃着,两三天内应该能缓解了。”王姨当即让罗裳给她拿药,这件事倒是提醒了罗裳,最近她可以做点解暑药备用。

快五点钟的时候,一个中年人被人扶着进了诊所。跟他一起过来的人

应该都是农村进城来卖菜卖瓜和其他农产品的。

“是中暑了吗?”罗裳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