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春日宴!(1 / 2)

春日乡村宴,欢歌笑语喧。

摆宴的地点在村里的打谷场,桌椅板凳是从各家搬来的,碗筷瓢盆也是。

厨艺好的妇人们正忙着张罗饭菜。

热油下锅,翻炒滚烫,每人额头上都沁着一层薄汗。

小孩子们四处撒欢,你追我搡地没一刻停歇,偶尔一阵哭闹声传出,很快就被大人喝止了。

吃了亏的孩子不甘示弱,再次发起反攻,又是叽喳声一片。

男人们则壁垒分明,分桌而坐。

扈彭祖视若无睹,高举上首,几个族老和他坐在一起。

张氏是宋之棋的二伯母,也就是宋家的自己人。

她帮忙招呼众人落座,看似忙碌转个不停,实则无一落到实处,眼珠子到处乱瞄,比腿脚忙乱多了。

扈彭祖和两位族老作为代表发言。

先夸赞了宋之棋一番,又勉力村里其他人不要泄气,继续努力、再接再励。

随后,宴席正式开始。

打谷场上摆了十多张桌子,还有一些村民端着饭菜,三三两两地蹲在不远处边吃边聊。

酒过三巡,场面渐酣。

吃饱了的男人们开始窜桌拼酒,妇人们聊天打趣,说得兴致高昂、唾沫横飞。

小孩儿们也有了上桌吃饭的机会。

虽然是村里集体摆宴,但宋家还是主人,四喜这时才带着弟妹用饭。

张氏端了几样菜,摆到一张小桌上。

“四喜,其他人都吃过了,你和弟弟妹妹们也赶快吃。”

张氏笑得慈善,语声和蔼。

“还有一样菜,是嫩酥肉,最适合两三岁的小孩子吃,是你秀姐专门做给七喜的,你和五福六福可不要抢哦!”

秀姐,指的是刘匠人的闺女刘二秀。

刘匠人的媳妇是玉溪镇远近闻名的厨娘,附近村子有人办宴席都会请她掌勺。

刘二秀自小跟着她学习,厨艺也很不错。

“你们先吃着,等下你秀姐就会端过来。”

四喜对张氏道:“多谢二伯母,我们都晓得了。”

张氏满意地夸了一句“懂事”,甩着胳膊离开了。

几个月了,她这手还是疼,连带着胳膊也不时地抽一抽。

她去回春堂花大价钱看了一回,也没诊出什么毛病。

真是见鬼了。

张氏咕哝着进了灶房。

打谷场旁边就是祠堂,这里有专门的厨房和储物间。

妇人们都去吃饭了,只有刚吃完的刘二秀在挥着锅铲炒菜。

“秀啊,辛苦你了,谁要是娶了你呀,那才真真是好福气!”

刘二秀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珠,腼腆地对张氏笑了笑。

张氏又道:“刚才我进来的时候,看到你娘好像胃不舒服,今天她可是劳苦功高,是不是累着了?”

“我替你把菜盛出来,你先去看看她。”

自家娘年纪渐长不比从前,一旦着了重就会浑身酸疼,胃也跟着难受。

刘二秀有些担心。

她看了一眼锅里的酥肉,再翻炒几下就能出锅了。

“二婶,你帮我把菜盛出来,我出去看一眼就回来送菜。”

张氏应好。

刘二秀咬了咬唇,又叮嘱道:“二婶,这是给七喜他们的菜,你盛好了就放着别动,我自己来端。”

“放心吧,婶子这会儿懒得动,你自己端出去就是。”

刘二秀解下围裙,快步出了灶房。

张氏眼里尽是得色。

刘二秀对宋之棋有意思,她早就看出来了。

这回二福过了县试,刘匠人家里怕是不会再限制刘二秀和宋家往来。

她不过对刘二秀稍加暗示,让她给七喜加个小菜,她就留了这么一碗肉出来。

啧啧。

真是女大不中留。

张氏感慨几声,走到门边张望。

众人吃喝热络,没有人关注厨房这里。

她几步回到灶台前,从怀里掏出一个小药包。

看着白色粉末,张氏有些为难。

炸酥肉想要将这些药遮掩住不容易,宋春来还特意叮嘱她一定要把药量下足,她也不敢保留。

上回那药非但没将七喜弄死,反而把她的呆病治好了。

在宋冬来家里下药,想要免除嫌疑很难。

这次的机会着实难得,不容错过。

张氏想了想,将药粉放入小碗加了点水,调匀之后倒进锅里,翻炒彻底才将酥肉呈了出来。

她又往锅里倒了几瓢水,抓紧时间将大锅刷洗干净。

清除证据只是原因之一。

更重要的是,别再有人用这锅继续做菜跟着着了道,那问题可就大发了。

张氏顾不得将手擦干,瞄了眼锅台上放着的小碗酥肉,赶在刘二秀回来之前出了灶房,只远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