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养老团在行动,李秀芝出山(3 / 4)

“你们还不相信我老太太了,我老太太啥时候说过没把握的话呀!”

聋老太太言之凿凿的说何雨水被傻柱送到了学校。

言下之意。

把傻柱变回之前那个傻柱,符合她们在场所有人的利益。

名声虽然臭了。

可假以时日。

一定会被时间冲淡。

再适当的做点好人好事,这名声便又洗白了。

躲在医院不是明智之举。

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回到四合院,一起做傻柱的思想工作,天大地大它没有易中海两口子的养老大。

为了说服易中海,让易中海放心大胆的回到四合院,聋老太太把大院食堂的后续处理结果讲述了一遍。

“院内的麻烦,也都解决了,闫阜贵把数据统计了出来,听说中午就要按照比例给街坊们分发粮食。中海,我觉得这件事,你得出面,是你提议创办了大院食堂,大院食堂是走向了倒闭,这不是你的过错,谁让傻柱子听了某些人的话,变得自私起来,索性那个人走了,不在了,你正好回去给街坊们道个歉,我想街坊们不会揪着这件事不放。再说了,要不中海你提议办大院食堂,院内的街坊们能吃了这么多天的傻柱饭?”

易中海转念一想。

聋老太太说的在理。

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依着聋老太太给出的说法,他还是有一定功劳的。

最起码这段时间,院内的街坊们几乎天天都跟过年似的高兴,到了饭点,端着碗直接来舀饭,不用像之前那样,自己还的做饭。

大院食堂开不下去的原因。

就是傻柱的责任,是傻柱不顾自己为他考虑,撂了这个挑子。

对不起街坊们的人,是傻柱,不是易中海!

这么一想。

易中海莫名的高光了。

失落的心情也随之兴奋了不少。

何雨水住校,之前傻柱不给街坊们做饭的理由也不存在了,此为其一。

其二,雨水住校,傻柱带回来的剩菜,就得依着之前的老规矩,规规矩矩的给到贾家人的手中。

等于有了接济贾家的事实。

再配上之前捏造的秦淮茹被傻柱惦记的闲言碎语。

养老大业在偏离了一段时间的航线后又莫名其妙的回归了正途。

大概想通了的缘故。

易中海身体泛起了一股子前所未见的前进动力,扭身从床上下来,让一大妈帮他办理出院手续!

……

遥远的小山村。

村长远远见到了擦玻璃的苦命丫头。

看着这个相貌俊秀的丫头。

心中不由得闪过了一丝淡淡的羡慕,羡慕中还带着几分强烈到骨子里面的失落。

不管是干活,亦或者收拾家务,再比如做针线活,喂鸡、喂养、做饭,丫头都是一把好手,她身上带着一种让村长折服的气势。

曾几何时。

他都想让丫头当自己的儿媳妇了。

可惜。

大儿子结婚了。

二儿子有了媳妇。

小儿子年纪不够。

只能无奈的放弃这个想法。

看着丫头,村长不由得捏了捏手中已经开具的介绍信,他知道,只要介绍信给到丫头手中,丫头便像展翅高飞的雄鹰,真正的天高任鸟飞。

清了清喉咙。

朝着丫头打了一声招呼。

“忙着哪?”

“张大爷,您来了,我去给您倒水!”

“不用了,我是来给你送介绍信的。”

村长把手中的介绍信递给了丫头,见丫头没接,生硬的塞在了丫头的手中,依着他与老太太商量好的套路,说了几句。

“我知道你担心什么,无非担心老太太,我告诉你,老太太不用你担心,大前天,老太太远方的侄子找到了她,说要给老太太养老送终,老太太不放心你,为了让老太太能在她侄子跟前颐养天年,我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送你离开。”

指了指介绍信。

语重心长起来。

“这是给你开的介绍信,用的是李秀芝的名字,从今往后,你不是丫头,你是李秀芝,是我们靠山村的村民。拿着这封介绍信,去京城,找到红星轧钢厂,寻一个叫做李狗剩的人,让他给你在京城找个好人家。记住,千万别回来,也不要来信,免得被你父母知道你的事情,千里迢迢的寻到京城,坏了你的事情。”

丫头。

不。

是李秀芝。

她捏着手中的介绍信。

整个人心如刀割。

眼泪不经意的掉落了下来,父母身上未能感受到的家庭的温暖,却在一个没什么血缘关系的老太太身上体验到了。

她跪下了。

朝着屋子的方向,砰砰砰的磕了三个响头,随即带着几件衣服,拿着三十几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