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乡试(1 / 2)

第364章乡试</p>

伊尔塞回至巴达维亚,并带回中国皇帝的回复:</p>

第一,中国皇帝同意将雪茄烟、新瓷出口给荷兰人,但没有卖出这两样商品的垄断权。</p>

第二,中国皇帝同意与荷兰人联手出兵,攻打吕宋的西班牙人,出兵时间三月底,约等于西历的二月底。</p>

时间上并不太赶,因为巴达维亚早已准备就绪,伊尔塞归国甚至还正好过了个新年。</p>

巴达维亚评议会对此还算满意,虽然没能拿到雪茄烟、新瓷的垄断权,但只要赶走了西班牙人,独霸远东航道。</p>

那这垄断权基本上也算是板上钉钉,他们还能省下一笔给中国皇帝的钱。</p>

总督兹瓦尔德克龙有些头疼,因为中国皇帝只说了出兵时间,但却绝口不提战后分配问题。</p>

这个伊尔塞难道都不知道与中国皇帝好好谈谈吗?</p>

自己不是已经给出了谈判底线和谈判权力。</p>

事实上,并非伊尔塞不想谈,而是朱怡炅懒得跟他谈。</p>

因为肯定谈不拢,朱怡炅要的是整个吕宋,荷兰人则想要马尼拉。</p>

呵呵。</p>

与其谈判桌上不欢而散,不如先把荷兰人诓上。</p>

等打下马尼拉,荷兰人要见好就收,还能捡点南菲律宾西班牙人的残羹剩饭。</p>

要是真敢动手抢,朱怡炅不介意再打一遍荷兰人。</p>

……</p>

南方一片太平盛世。</p>

除湘南、桂西在与土著少民打游击外,整体没有爆发大规模战争。</p>

就算三月底朝廷要进兵吕宋,也是打的海外战争,而且感兴趣的大多是东南沿海的海商。主要都是闽浙、上海、粤东,其余地方的百姓商贾基本都对此不感兴趣,因为他们在吕宋没有生意需求。</p>

北方倒是已经快打出狗脑子,山西不说,刘儒汉正在疯狂战争,兼并那些军阀。</p>

朱怡炅送去告知可能会有旱情的信件完全被当成了耳旁风,甚至于还让刘儒汉产生了紧迫感。</p>

一句话,三晋大地已经快打成了一锅粥。</p>

雍正这边跟罗卜藏丹津同样打成了拉锯战,罗卜藏丹津虽然兵力是清军的数倍,但战力不能说参差不齐,只能说是拉胯的都让人没眼看。</p>

若非策妄阿拉布坦派了长子噶尔丹策零,带着准噶尔的火铳骑兵前往助战,都打不成现在这个样子。</p>

不过,噶尔丹策零也敏锐的察觉,战场的清军普遍战力不强。而且骑兵数量大幅锐减,跟准噶尔的火铳骑兵对上,完全不是对手。</p>

莫非满清跟那位中原皇帝大战,损失很大?</p>

如此,那是不是准噶尔大蒙古的机会来了?</p>

噶尔丹策零迅速将消息传递给了策妄阿拉布坦,但策妄阿拉布坦并未贸然大举进兵,而是想了想传令:“继续盯着,不要让罗卜藏丹津那个蠢货太快败亡。”</p>

策妄阿拉布坦太小心了,甚至可以说的上是怂了。</p>

历史上,策妄阿拉布坦除了挑唆罗卜藏丹津这个弟中弟背叛满清外,愣是不敢跟满清正面打过一场。</p>

也许,这才是为啥策妄阿拉布坦能成为准噶尔的中兴之主,而噶尔丹策零却葬送了准噶尔的原因。</p>

……</p>

大明现今已复两京十省,包括山东、河南、北直隶这些受到严重破坏的省份,地方官府都已开始筹备起了今年的乡试。</p>

北方钱粮不够那就从南方调运,比起之前那两次,这次乡试才算是大明真正的首次开科。</p>

无论试题难度、开考科目,各种意义上都算。</p>

从今年开始,大明将不再承认伪清功名,那些曾经只能“干”看着其他考生去考秀才、举人的老爷们今年终于“如愿以偿”,可以跟着大家伙一起同堂考试了。</p>

朱怡炅省去了下面的院试,直接一步到位就是乡试。</p>

因为院试除了选拔一个秀才出来,一点用处没有,秀才还要继续考过乡试得到举人功名才能做官。</p>

考不中,那秀才基本等同于就一个准考证。</p>

哦,还有一些暗箱操作的“合法”避税。</p>

朱怡炅是科举简拔人才,顺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