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做人不地道(1 / 2)

“嫂子你太客气了,远亲不如近邻,咱们邻里街坊的可不就得互相帮衬着么。”沈晚娘长这么大其实最受不了人家感激她。

“嘿嘿,你说的对,你这人脑子活,反正我呀以后我就跟你混了!”

马车快,很快就回到了清泉村。

沈晚娘和马玉兰各回各家。

“怎么样?娘亲,你总算回来了。”一到家,小月儿就挂在她身上了,“爹爹和哥哥一直读书,真没趣。”

“你呀,多念书是好事。”沈晚娘戳过小月儿的鼻尖。

朱子望夫妻俩送她的礼品匣子掉了出来。

“这是什么?”小月儿好奇的拿过去,一拧一掀就给它掀开了,“咦,娘亲,你为什么要在这么好看的匣子里装萝卜干呀。”

“什么萝卜干?”沈晚娘回头定睛一眼。

她也是一愣。

这哪儿是什么萝卜干啊,这分明是一株干人参。

这株人参虽然不大,但表面横纹许多,一看就是上品。

金夫人还说是小礼品……

沈晚娘还是第一次收到这么贵重的东西,她心里不安生找霍君安去事情说了一遍。

霍君安听罢,“这样的话,他们应该是真的很感谢你。看他们这个架势是不会允许你送回去了。”

沈晚娘想想也是,“那我就收下

吧,我把它收藏起来。这人参是好东西,危急的时候还可是救人命的好东西。”

尤其是古代的人参都是自然生长,它的价值是那些现代人参比不了的。

“嗯。”霍君安也赞同。

沈晚娘收起了人参,连家里两个小鬼头也没有告诉他们。

她把人参锁起来,收到了很隐秘的地方。

马玉兰那边回到了家里,更加紧的忙起腌鸡蛋的事。

天寒地冻的,就是瓦匠和木匠这些手艺人也没有地方赚银子去。

所以狗子家一家人齐心协力,没多少天就腌了一小菜缸的咸鸡蛋。

有了这个买卖,马玉兰在家里的地位更加直线上升了。

有时候沈晚娘在她门口走过,都能看见她对狗子爹吆五喝六的指使着,而狗子爹也一样乐在其中。

时间过得很快。

转眼间就到了大年三十的这一天。

整个清泉村都变得喜气洋洋起来,家家户户都冒着烧鸡炖肉的香味,烟筒上袅袅青烟。

孩子在外面放鞭炮,女人们在家里准备年饭,男人们则是搬着梯子面糊在大门口贴春联。

不过村里识文断字的不多,不少人家都是自家裁了红纸然后找会写字的人来写春联。

霍君安念过两年书,字写得还不错,所以年年也是写春

联的主力。

霍家的春联都贴完了,外面还有不少街坊进门来求着帮忙。

这种事哪儿能拒绝,霍君安只能磨了墨汁一副一副的写下来。

沈晚娘则时不时端上瓜子和花生和热茶,热情的招待过这些同村人。

屋里人多了,七嘴八舌也就唠起来了。

“话说今年咱们君安家里头和往年可不一样了。”

“是呀,你看看,这家里家外太像样了,真带劲!”

“你们瞧见没,主要是霍嫂子不一样了,人现在真是有好看又贤惠。”

“咋的,二胖,你这是想娶媳妇了吧。”

“哈哈哈。”众人闻声大笑。

二胖也没恼,“我是想找媳妇,你们倒是给我找哇。”

“你们这些家伙,春联春联不会写,还拿着人家二胖打起哈哈来了。”

外面的门帘一掀,是张翠花一左一右抱着两个双胞胎进来了。

沈晚娘一见赶紧接手一个,“曾嫂,你咋一个人来了,没让阿桃阿牛给你抱孩子。”

“生的那都是白眼狼,指望不上他们,都跑外面玩去了。”

人们给张翠花让了座,她坐下拿出一沓裁好红纸来,“君安啊,我这也是求春联来了,今年给我们写几副好的。”

霍君安连忙点头,“好,等我写完这一副。

写完一副放在一旁晾着。

求春联的人赶紧道谢,“辛苦君安兄弟了,赶明儿有空了请你喝酒。”

“曾家嫂子,你想写什么。”霍君安展开张翠花的红纸。

“你看着写嘛,反正我大字不认识一个。”

霍君安思量了片刻正要落笔,忽而听见外面一阵声响。

是同村的牛大叔气呼呼的进来了。

牛大叔岁数大,众人纷纷让开。

“牛大叔,你这是咋了。”沈晚娘哄着怀里的小闺女,不可思议的问道。

“哼,还不是你那婆婆!”牛大叔生气得很,“你说大家都是一个村里住着,这么多年了,每年写个春联不都是找咱们村会写字的人来嘛。”

“你找他家去了?”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