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商税(1 / 3)

嬴政也知道于朝政, 幼子可能还太过幼稚,但是在取舍方面,幼子就做的很好, 有帝王之相。

在嬴政心中,不管任何人, 只要触及底线,那该处理就必须处理,要狠心必须狠心, 遇事必须决断。

君王路有多难走, 嬴政知道, 可是他相信, 身处权欲顶端的儿子绝不会后悔,一如自己,自从知道自己的身份开始,他就不觉得王位会属于自己以外的人。

想到这里,嬴政突然想起一个人,那就是白起!

曾经父王跟自己遗憾的说过, 祖父后悔赐死白起。其实嬴政了解了白起一生功绩之后, 也觉得太过可惜。白起对秦国有大功!

每每想起此人, 也会觉得分外遗憾,怎么不是自己遇上白起呢?要是自己有这样的杀神, 然儿何愁没有孜然, 匈奴应该早就灭族了。

王翦也是当时大才, 但是良才,越多越好。白起这样的,更是稀缺神才,更是不嫌多。

白起就是一个决断之人, 当初长平之战,坑杀赵兵四十万,最大程度的保全了自己的部队,毕竟四十万的赵兵活着一日,所消耗的都是秦军的粮草,那个时候,白起果断的选择是最好的决定。

大秦武安君,名副其实!

因此他原谅了王翦,并承诺给他一个善终,给王家一个善终。当然如果王翦真的犯了不能原谅的罪责,他所经受的君王报复定然比死更难。

“我也喜欢武安君!他是王师傅最崇拜的武将。”听闻父王提及武安君白起,李然也跟着附和,武安君白起她也喜欢呀!一生无败绩,听着就很牛的好不好?

要知道曾祖父当初的局势可不比父王如今,六国在那个时候更为强盛,可即便如此,他也未有一败。至于长平之战,死那么多人李然也觉得很遗憾,可是没有足够的粮草,白起的选择站在秦军的角度是最正确的决定。

嬴政点点头,随即用白起为例,给儿子教导如何御下。

李然很喜欢这种教导,总有种长脑子的感觉。

春耕结束,李然的重心继续在基建上面,现在她已经不需要权贵富商捐钱了。现在的人基本不会偷懒,命令一下,都是兢兢业业的努力干活,还只要少量的报酬。

在咸阳的李斯等人重新制定了商税,从摆摊小贩到权贵名下的商铺,都需要根据售出的金额来交税。

商税已经公布,天下振动。

期间无数人找上正在监国的扶苏,想要他帮着说服王上,商税太严太多……

跟嬴政相同的是,十九公子然也不是个好性子,已经颁布的律法,任何人敢反驳反抗,都不会轻饶。跟长公子温和的性情完全不同。

扶苏觉得与民争利不妥,且制定商税,让行商更具规范,会影响黔首们的想法,人人都去经商,何人种地?

为此,其实扶苏已经劝过无数遍了,他现在一日三封信的送过来,都是来找嬴政求情的。

嬴政原本看到扶苏厚实的信件心情还不错,可是越看脸越黑,一封信没看完,就直接烧了。

并且扶苏再写的信件,嬴政也都没看过。

扶苏不光给嬴政写信,也给李然写信。

信中扶苏写了十几条商税不妥之处,让李然想办法劝劝父王。

“兄长又如何知道此事不妥呢?待商税先实行几载,若还是不妥,兄长规劝倒说的过去。但是如今……”

但李然不赞同扶苏的想法跟行为,她发现自己这个长兄很倔,农人种地,商贾经商……这些都是天经地义的,阿娘说世上没有贵贱的工种,各司其职而已。

并不明白兄长为何要反对?

李然回信给扶苏,结果却迎来他更厚的规劝信,一封一封接一封……

李然也不想看了。

不过虽然没看,李然还是跟嬴政商讨之后,回了咸阳一次。

先是处置了几个梗着喉咙强势反对的御史,随后又在茅焦的询问下,解释了一番。

茅焦劝谏的心也被安抚住了,他也觉得小公子说得对,商税算得上是新政,先看看再说。

如今的秦朝虽是当下最强大的王国,但是也决不能懈怠,要不断的前进,不断地尝试跟努力。

茅焦深以为然。

有了茅焦这把嘴强王者,加上李然本身的武力值,朝中不满的声音渐少。

在嬴政回咸阳处置了几人之后,朝中就再也没有听到不满的声音。

在嬴政跟李然的强制之下,商税得以顺利实行。

李然也不用担心商贾逃税,因为逃税的后果他们受不起。为此李斯还制定了相当详细的刑罚制度,多少钱财只有恶首一人刑徒,多少全家为刑徒,多少全族为刑徒,多少三族为刑徒……

刑徒就是做最苦的活儿,这些苦役所做的活计不是开山挖渠……十年八年下来,基本人就没了。

秦律之严格,无人胆敢冒犯。

导致商律一经公布,商贾就算再不愿意,也要交税,不光是商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