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9章 李药师与火器(1 / 3)

我岳父是李世民 张围 4933 字 6个月前

房玄龄神色忧虑,看向窗外遗直正在训斥着遗爱,遥想当初再看眼前不知不觉已经是贞观十二年了。

陛下登基到现在已过十二年,从武德年间的孱弱到府库空虚,再看如今陛下身为天可汗,西域诸国为陛下修建天可汗大道,诸国使者前来朝贺。

青年才俊一个个涌现,仿若又是一个大世,长孙无忌与礼部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

以许敬宗和李义府为首的一众官吏对长孙无忌颇有说辞。

如今的许敬宗成了气候,今时不同往日,他跟着张阳立功不少,现在是礼部尚书,而且掌握着礼部众多官吏。

以前觉得礼部是朝中最孤立的一部,而现在反观这种孤立让陛下对礼部越发看重,也使礼部内部越加地团结。

这样的礼部一旦站稳脚跟,反倒成了朝中最团结的一股力量。

自许敬宗任职礼部尚书,屡次被陛下召见,还受到太子的赏识,以后他的仕途会更加平稳,即便他现在与长孙无忌多有不和。

房遗直走到窗前低声道:“父亲,听闻褚遂良去见赵国公了。”

这褚遂良终究还是和长孙无忌走得近,房玄龄低声道:“且这样吧。”

当然了现在这些果实还是骊山的。

不多时李泰也走了过来,他好奇道:“本王的小侄女要养鱼?”

终于张阳拖着这些竹筒下来了。

张阳的笔还在卷宗写着,一边记录回话道:“村子里还有些韭菜和萝卜。”

“……”

“陛下,此物看似声势很大,两军尚未冲阵尚且可用,但短兵相交,则反受其累。”

李孝恭摇头道:“倒不是关心,就是听个热闹。”

李泰也是发愁,“当初为了蔗在岭南还算是有些人脉,倒是可以打听一下能够在温水中存活的鱼,常言大鱼难在小塘存活,只能养小鱼了。”

张阳手中拿着太府寺的卷宗正在记录着作物长势的情况,春季还未来,暖冬十来天之后,倒春寒来得早也来得反常。

叔侄俩人的谈话又聊到了婚后生活,张阳不想和李泰谈这些,便自顾自离开,回到了骊山继续造火器。

张阳并不喜欢人们过度放牧,这样有违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本质。

李靖又道:“倒是此物可射三百步之远,比之弓箭更有效用了,两军交战之前,放在阵前更合适。”

这些葡萄对太府寺来说很重要,水果蔬菜都要好好培育。

这五个长又粗的竹筒从村子运到村口,就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惹得李泰眼角直抽抽,还挺疼,“皇叔,你与姐夫说话,拍我做甚?”

李孝恭现在想着来年的夏天能够快点到来,他那些田地都要用来种葡萄。

李世民想要给诸国使者看看火器的强大,来彰显他的天可汗之威。

用来给李世民这个皇帝演示最好不过。

李世民对骊山民众齐心生产的场面很满意,他走过一个又一个工厂,尤其是那吃着煤石吞吐黑烟的大怪物,这个蒸汽机不用人力,就可以拉动流水线的车床,并且很多机械活不再使用人力。

“近来身体还好吗?”

“要是太府寺的耕种之事能够顺利展开,收获之际也可以庆祝。”

骊山的早晨,皇帝来骊山之后,张阳也摆出态度,翁婿两家很有默契地在骊山各过各的。

李靖不住摇头,“为了等张阳造出火器,足足放了五个月的炮仗。”

张阳收起卷宗言道:“她的兴致也就这么几天,等过几天就不在了,再不济到时候给她做个小水缸。”

李靖住在骊山有五个月了,这五个月他见过张阳用过一次炸药。

众人也都屏息看着,只听竹筒后方一声炸响,一团火焰射出朝着远处而去。

张阳哀声道:“命不大,当初为时局考虑罢了。”

“很是无趣。”

李孝恭还举着火药筒深吸一口气,神情木然地说了一句,“娘的。”

兵事见解还要问问李靖的意见,领兵打仗这种事情这位大将军的经验还是值得听取的。

李孝恭依言照做,屏息准备好了。

李孝恭低声道:“老夫听闻那长孙无忌时常与许敬宗争执?”

李泰若有所思道:“今年除夕之后,宗室就有人说起要不要来骊山再吃喝一顿。”

自从家眷搬到了骊山,他的神情多有疲倦。

“是吗?你不早说!让老夫扛了这么久。”

张阳闻言点头,“怎么,您老现在关心这件事了?”

说话间,见李孝恭还扛着那玩意儿,一脸绷着又浑身僵硬不敢放松。

李靖来回走了两步,考虑好一会儿回道:“此物……有不妥之处。”

卫国公李靖能够来骊山是李世民授意的,也是为了专研火器对于军中适用如何。

李世民沉声道:“药师以为如何?”

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