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朝中没钱了(1 / 2)

我岳父是李世民 张围 2687 字 6个月前

看李玥眼神带着不服气,张阳摸着她的头,把她梳好的头发弄乱,“乖,玩小炮仗去。”

不情愿的李玥把小炮仗放在树下,点燃炮仗,一声炸响,这个响声根本没有那个大炮仗响。

“嘭……嘭!”

张阳那头又是两声炸响。

李玥侧目看去,只见竹筒里射出一颗不知名的东西,然后在半空中炸响了。

“呀!它会飞!”李玥一脸惊喜。

张阳记下试验记录,也就只有两米的高度。

这个高度比自己预想的低太多了。

张阳又拿出一个竹筒,底下填土封住,再一次点燃引线,炮仗冒着白烟很快就停止了燃烧,哑火。

这些竹筒里都是用不同的配比做出来的。

来排除一些错误的方案。

这是比较笨的方法,又没有参考,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一次次地实验。

李玥对小炮仗已经没有兴趣了,心中在想什么时候可以玩大炮仗。

做了七八次实验,只有一个配比方案还算是靠谱,就是高度太低。

把底火的火药威力加大再试试。

写下了实验结论,张阳重新坐回马车。

李玥抿着嘴说道:“我什么时候可以玩大炮仗。”

张阳赶着马车说道:“快了,我的实验就快要大功告成了,到时候给你看烟。”

“好看吗?”

“好看,很绚丽的,很美丽。”

两人又在外面逛了一会儿,李玥平时不出门。

张阳也不想她一直在家里。

也该多出来看看外面的景色。

驾马正慢慢悠悠行进着,就看到远处的有一大队兵马正在朝着长安城而去。

队伍看起来有两万人之多。

李玥也看着这支兵马。

张阳观察着说道:“这么大的规模,这队兵马护送的人应该很重要。”

李玥看到为首护送的人是尉迟恭,“这应该是当今陛下打猎回来了。”

“你怎么知道?”张阳好奇问道。

李玥满不在乎地说道:“这么大的阵仗除了当今陛下还能是谁。”

这么一说可能还真是李世民,史册上记载李世民确实在贞观四年底好几次出去打猎。

两人远远地看着,只见马车中走下一个人,那人看起来三十岁出头,距离太远看不清对方的神情。

马儿踏着蹄子,加快了一些速度拉着马车,越走越远。

张阳也懒得拉缰绳,任由马儿越走越远。

李世民冬猎回来,带着满载的猎物。

李承乾就在城门口迎接。

“父皇。”

冬猎回来的李世民心情很不错。

李承乾走在一旁诉说着这两日长安城的情况。

队伍朝着宫门而去。

一边走着李承乾小声说道:“父皇这次出宫围猎,儿臣听闻朝中不少言官准备进谏这件事。”

听到文官进谏,李世民原本的好心情扫去了大半,“这帮文臣还真是……”

为了避免被文官弹劾,李世民直接把所有猎物都献给了在大安宫的李渊。

也不知道陛下自己这么做,还是谁给陛下出的这个主意,让原本打算进谏的文官集体哑火了。

本来是要弹劾,但一想到太上皇年事已高不能出去打猎,陛下这才进献猎物,给太上皇聊表慰藉。

这也算是孝心吧。

倒也不好继续责难当今陛下了。

回到了宫中之后,李世民很快就投入了政事的处理当中,出去打猎这么些日子,朝中留下了不少事情。

宫中和朝中都很忙。

李世民批阅着一份份的奏章,尤其是看着各国使者递来的奏章。

大多数都是称颂大唐多好,他们有多么的忠心,愿意以大唐为宗主国,说着新的一年他们对大唐最好的祝愿。

这些话说得好听。

李世民不屑地冷笑着,有多少人是想从中得到什么好处呢。

看完这些奏章,李世民放松着自己的眼睛,闭着眼心说:“不知不觉就要到了贞观的

河间郡王李孝恭走入殿中禀报道:“陛下,臣驿馆看过诸国使者了,吐蕃的人和吐谷浑虽有摩擦但都已经安静了。”

李世民低声说道:“没有其他的状况吗?”

李孝恭回话道:“没有。”

“那就准备一下明年开年各国使者入朝朝拜的事宜吧。”

听到这话,李孝恭有些犯难,“陛下……那个……”

李世民皱眉说道:“怎么了?”

李孝恭上前一步说道:“因为今年几个节日朝中了不少银钱,朝中拿不出多少钱了,来年还有一堆事,凉州增兵又了不少银钱,中书省说实在是没多少钱准备朝会了,问是不是可以节俭一些来办。”

“办个朝会都没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