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演绎 光启他很厉害的(1 / 5)

先前《演技你看好》节目组就在网络上预告过新一期会有卫光启和李行英的对手戏, 正好是在《声息》官宣的那一天。

视频里两个穿着破烂、瘦骨嶙峋的演员,尽管知道是化妆技巧,但已经让不少人心中有了不好的预感。

没想到, 看了正片,预感被验证。

两个演员饰演的角色真的身处战乱年代, 斑驳飘零的命运差点没把人看得哭成狗。

其实,这种片子, 是孙宏伟导演最拿手的题材, 他曾经就是靠着类似背景下的一部文艺片拿了三大国际电影节的最佳导演。

自此封神。

战乱年代、风雨飘零, 在山河动荡的大背景下, 众生百相。

有钱人的纸醉金迷、平民百姓的随波逐流、底层人民的麻木到难以感知痛苦……

乱世出英雄, 这是最好的时代。

有多少受苦受难的人们, 就会有多少思想觉醒、身先士卒的伟大先驱。

乱世多磨难, 这是最坏的时代。

落后与挨打, 是这个时代的底基。

卫光启和李行英这一次饰演的就是在这样背景下的最普通不过的两个小人物。

两人这次的角色名字都带了那个年代独有的特色, 他们饰演的是一对父子。

父亲叫王有才,儿子叫王阿宝。

王有才是因为父亲出生时, 家国落后却还未起战乱,哪像如今一直动荡不安,彼时人们最大的愿望是救国。

底层的普通百姓不知道如何救国,只知道从古至今的真理——读书出人才。

因此, 王有才的父母希望儿子成才,做一个有才之人。

而王阿宝出生时,所有人都说这个社会已经烂透了,非变革难以成活。

王有才顶着父母全部的希望、寄托,合全家之力供他读书。

为此母亲日日白天做农活,晚上做着刺绣活, 到了后来眼睛瞎了,身体也废了;而父亲在外出与人打零工时不慎被屋顶滚落的巨石砸死了……

他十一岁后就没再读书了,终究也没成才。

因此,他的儿子出生时,他不希望儿子成才了。

在这乱世中好好活着比什么都难。

所以他读了几年书,肚子里有了些墨水,但还是给儿子取名叫王阿宝。

希望儿子,如珍似宝,日子过好。

这是片段开头时,王有才带着王阿宝来到繁华的上海滩,两个曾经祖上三代人都没迈出过小小镇子的底层人民,走出来了,走到了全种花此时最繁华热闹的城市。

在火车站望着来来往往的各色人流,父子两人捧着从家里带出来的大馒头一边啃,王有才一边和儿子说的。

如果按照贫穷程度划分,在这个最繁华的城市,两人无疑是属于最落魄的底层人民。

但和别的底层人民不同,这两个刚从家乡走出的底层人民有点不一样。

他们的眼神太亮了。

是粗糙麦黑的肌肤、常年辛劳的面部褶皱、一双皲裂红肿的手,都挡不住的亮。

不止是眼神,还有全身上下透出的亮光。

这种亮光,是希望。

这对父子,从祖祖辈辈生活了无数年的家中走出,来到大城市谋生。

是因为,在老家已经生活不下去啦,但听说大城市的人们日子都过得好。

他们只听说就连街上拉黄包车的车夫一趟的钱就能挣上他们在地里一天的劳作。

那么,他们相信,凭借努力与勤劳,他们能在这个城市生活得更好。

但只有人告诉他们大城市挣得多,没人告诉他们生活更难,挣钱的路上也永远有勤劳与努力达不到的困苦。

其实在开头,看见王有才对着王阿宝这么说的时候,所有观众心里就产生了不好的预感。

很多时候,人们相信一语成谶的宿命感。

但更害怕这种期望与现实的绝对相反,也是一种宿命。

事实是,王有才和王阿宝投身于命运的洪流,得到了第一种结局。

最初,王有才因为读过几年书,在他交出了身上的所有银钱给当初村里人介绍给他的当地中介后,得到了一份当铺的伙计工作。

尽管在新思潮的裹挟下,这家当铺的生意也不算好。

但王有才还是很高兴。

而王阿宝年轻,机灵,做了这街头巷尾最常见的黄包车夫。

父子两人对工作充满了热情、积极,每个月的薪水不算高,但对于没见识的他们而言,仍觉得开心。

事情的转折是王有才发现当铺的掌柜居然偷偷克扣回扣。

老板每次过来巡查都在说利润一日低过一日,再这样下去得把这当铺关了。

王有才内心挣扎了很久,掌柜平时对他并不好,几乎所有的工作都是他在做,训斥责骂几句更是平常。

但王有才并没有怨怪掌柜,他觉得当铺这点活才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