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奇怪的县令(1 / 3)

一行人行至曹州济阴县城外。

太子让一拨人将汴州刺史押送回京, 剩下的便乔装打扮,分散入城。

电视外放已经关闭数日, 他并没有开启的意思。

如今“通过神人直接查贪污”一事本就十分敏感,百官虎视眈眈。

之前晋王落网,加上父皇用神人威胁百官、严查贪腐,本就激起部分人的忌惮。那段日子,他在于府外抓到的探子和刺客足有四起。如今神人离京,她的家人却在京城。

因此神人还是少招惹这类事情为妙, 他也并不打算外放电视获得真相,以免一些人狗急跳墙,以她家人做胁。

若要外放电视收取金光,需得等到无人之时, 不可招摇,方才能瞒下。

调查必要真的调查, 才能做足样子。

于清浅和太子身着布衣,只带了两个侍卫入城。

其余人乔装打扮, 或化身商队、或假扮一家人,分批入城,随后悄悄守在太子周围。

辅一进城,两人就发现县城很是富裕, 街道整洁,摆摊卖货的人很多。

百姓们穿的衣服不论布料、针脚都比其他县好,也少见补丁。说明人们生活富裕。

尤其摊位和小店还标明价格,显示这里物价也不低。

温左嘀咕:“殿下, 看来县令将这里治理得不错。”

也不像贪的样子,若治上贪污,苦的往往是百姓。

太子只“嗯”了一声。

穿过一条街巷。

“年糕!九文钱一个。”

“新鲜的包子诶!——只要六文。”

温左乍舌:“比京城还贵, 京城的包子也才五文钱一个。”

于清浅龇牙:“饿了,买一个吧。”

三人凑近一看,这包子比京城的小多了。

温左纳闷道:“娘子,瞧着也不好吃,不如去酒楼。”

包子铺老板是位温厚的中年大叔,气道:“你这后生,尝都没尝,我在这儿卖了十年的包子,就没说不好吃的。”

于清浅笑得露出牙齿:“大叔,别听他的,给我来个包子吧。”

温左老实递出六文钱,老板却被于清浅和太子惊艳到:“哟,瞧这闺女真俊。”

他递出一个包子,凑近小声问道:“听口音,几位是外地来的?”

温左正要说话,于清浅却道:“我们以前是外地的,后来投奔这里的亲戚,已经住了好些年了。”

太子注意到,她没有接过包子。

温左诧异地看着神人,不明白她为何这么说。太子则笑而不语,一副任由神人做主的模样。

老板恍然大悟:“瞧我,还以为你们是外地的,现在才来济阴。”

说着,他竟然又拿出两个包子:“还请娘子收下。”

于清浅这才笑眯眯地接过,温左却奇怪:“老板,你拿错了吧?”

他只给了六文钱,包子铺老板为何给了三个包子?

老板也纳闷:“没错啊,两文钱一个,你给了六文钱,不正好三个?”

“哦,”他突然有些心虚,“这都被你看出来了,这一个确实是昨日剩下的。”

温左看一眼太子和于清浅,愣了片刻,突然反应过来:“好你个奸商,分明二文钱一个,看我们是外地的就卖六文!”

虽然包子不值钱,但欺骗他家殿下和娘子就不行。

却见包子铺老板更是惊怒:“你们不是在这儿住了好些年吗?你们骗人!”

就在温左不明所以之际,隔壁卖年糕的大婶听到了,也过来征讨:“卖包子的,你怎么给外地人卖原价,这就算了,还嚷嚷这么大声,让我也听到,你这是害我啊。”

包子铺老板苦着脸:“年糕婶,求你别检举我,我哪里晓得他们骗人。”

年糕婶小心地左右张望:“你也别怪我,既然给我听到了,要是不检举,就得全家连坐、每人十个板子。”

于清浅故作惊讶:“什么检举、板子,怎么回事?”

两人连连摇头:“你害苦我了,害苦我了啊!”

这时,太子拿出一个银锭:“二位可否换个地方详细说说。”

两人眼睛都看直了。然而又有些犹豫。

“对对,”于清浅一个劲儿点头,十分真诚,“我们家在汴州那边,发了大水,真的是来投奔亲戚的。”

说着她巧眼看向远处一个鬼鬼祟祟的男子,太子心领神会,吩咐温左:“带过来。”

男子很快被捉拿过来,很是慌乱:“郎君郎君,我就是路过的,什么都没听到!为何抓我?”

却见太子又拿出一个碎银子:“别误会,便是请你们三人一起说说,究竟怎么回事?”

男子眼前一亮,同时也被迫加入阵营。

于清浅对包子铺老板和年糕婶道:“这下没有别人知道了,不怕别人检举你们仨,可否告知我们。”

“这……”包子铺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