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观摩团抵达!纪纲告密!(1 / 4)

“下官锦衣卫千户,求见燕王!”

纪纲恭敬站在书房外,眼神余光悄悄窥探内里。

‘沈仁完全倒向朱四郎了!’

见到沈仁坐在里面,心中只是略微有点惊讶,来福建、江浙秘密活动快一年,关于沈仁等福建军政官员的态度变化,他还是比较清楚。

甚至,他都已经把锦衣卫线人,安插到了沈仁身边。

若没有这种高效办事的能力。

他也不可能短短时间,被蒋瓛提拔为锦衣卫千户。

……

书房内许久没有回应。

纪纲顾不上想其他,心头渐渐沉重。

审视的视线落在身上,让他有些喘不上气来。

“进来。”

直到屋内平淡声响起时,压力才骤然消失。

呼!

纪纲暗暗吐了口气,更加小心谨慎了,进入书房,来到书桌前,郑重行礼“下官纪纲,拜见燕王。”

朱棣审视着此人。

这个人为何出现在这里?

与锦衣卫百户去梅瓶收买吕珍有没有关系?

吕珍向他汇报,神秘锦衣卫百户,自从出现了一次,这一年多,再未现身。

仿佛把吕珍给忘记了。

但他知道,幕后之人不是忘记吕珍。

吕珍在幕后之人手中,是一条长线,只有在最要命的时候,才会突然启用这颗棋子。

有这种耐心,布置这种棋局的幕后之人。

他不敢、不想、不愿深究。

至于纪纲,都升任千户了,却突然出现在福建。

他能猜出很多中可能。

比如,在福建建立更为完善的锦衣卫系统。

全方位,全面观察福建风吹草动。

……

罢了,左右他也没想做什么,这些人想做什么就做吧。

朱棣收敛思绪,语气平缓询问:“纪千户来见我,有什么事?”

纪纲感觉压力突然消失,瞬间有种如沐春风感,暗暗苦笑。

说实话,他不想靠近这位。

为了观察朱四郎的海军、新军,他也乔装打扮去了闵安镇码头。

吴海就那么被杀。

仿佛捏死一只臭虫。

“禀王爷,下官是来通知王爷,观摩团已经从金陵出发……”

宋濂、沐英、蓝玉、俞同渊、方孝孺……

沈仁听闻纪纲报出的一大堆名字,惊的微微张嘴。

观摩团的规模,也太大了吧?

余光看向朱棣。

朱棣也略微震惊,‘没想到,老头子弄出这么庞大的观摩团。’

腹语同时,点头道:“我知道了。”

原本打算,处理完福建的事情后,就尽快折返鸡笼屿,如今看来只能停留在福建,等观摩团抵达,然后一起去鸡笼屿。

从观摩团离开金陵的时间算。

去鸡笼屿大概是年节前后吧。

就招待观摩团在鸡笼屿过年吧。

很快,朱棣就有了观摩团抵达后的大概安排。

起身,来到沈仁身边,拿起火铳,转移话题询问:“春节后,我让辉祖交由锦衣卫,将这种长管身新式火铳送回朝,你知不知晓此事?”

纪纲暗暗苦笑。

他已经猜到,朱四郎想问什么。

他当然知道了。

他在金陵时,就专门负责收集、汇总、分析福建方面锦衣卫信报。

朱四郎送回朝的火铳,他不但亲眼见过,而且还亲自射击试验过。

长管身火铳在百步左右,依旧有很强杀伤力。

除了准头比不上弓箭,可几乎已经和弓箭差不多了。

其实,战场上,两军交锋,并不追求特别苛刻的准头。

就是弓箭兵,战场上,很多时候,也只是瞄准敌人密集的区域,进行攒射罢了。

利用密集的数量,达到大量杀敌的目的。

当然,即便长管身火铳,相交弓箭的弊端也很大。

发射后,重新装填弹丸、火药所需时间太长。

一个善射的弓箭手,射出六箭,火铳手或许才能完成两次射击。

“卑职知道,此事还是卑职亲自处理,禀明指挥使,又由指挥使向陛下汇报……”

朱棣微微皱眉。

纪纲突然变得更加恭从,让人费解。

“既然你亲自处置,那就应该清楚,我送这种长管身火器回朝的目的。”

纪纲硬着头皮点头。

朱棣继续,“我在鸡笼屿的火器工坊都已经找到了一种,比较廉价且效率较高的改进工艺,朝廷匠作监,拥有数万名匠人,这么长时间,对火铳的改进如何了?”

来了!

纪纲早猜到朱棣要问什么,已经想了一套应付说辞,“禀王爷,朝廷认为这种长管身火铳,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