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重走靖难路!(1 / 3)

徐妙云笑着爬在朱棣胸膛,食指轻轻点了点朱棣唇角,轻声道:“今天让我给你做顿饭,好吗?”

这一走,来来回回至少两个月,恐怕得十一月底才能回来。

她想亲自做顿饭。

让四郎吃了她做的饭,再出发。

朱棣握住徐妙云的手,笑道:“我做吧,万一你闻到烟味,呕吐怎么办?”

昨晚,非要拉着他,给他洗头。

在这么下去,他都不想走了。

“你帮我烧灶,我来做,早上的饭都是清淡的,不会呕吐。”

看徐妙云满眼执拗,朱棣笑道:“行,我们起床喽!”

话音响起同时,抱着徐妙云坐起。

蒋进忠、周浪已经在县城外,官道边等着了。

这种差事,一般没人喜欢干。

说着就往外走,边走边吩咐:“让你准备的鸡鸭鱼肉都准备好了吧?”

“孩子他爹,身体要紧,不要为了省钱,不顾身体!”

……

“四哥,快看,前面有火光,还有城墙轮廓,是不是到金陵城了?”某刻,一个眼尖的年轻人,指着前面大喊。

临近天黑,行至江宁县。

如果出了事,首先就要问责地方。

临出门,朱棣转身,叮咛道:“一定要照顾好自己,不要为我牵肠挂肚,我肯定能照顾好自己。”

才有一个小吏,老爷气十足,慢慢悠悠走出来,在几名士卒配合下,把手中布告往墙上一贴。

方孝孺快走几步,追上朱标,苦笑,“殿下,要不臣就不去了,上次臣跑去土桥村……”

朱棣含笑重重点了点头,来到这个时代,这句话,最让他有归属感。

周浪拧开水囊递给朱棣,“朱先生,那日把总交代了,咱们到了金陵城后,得县府的人,和村里的领头人,去五军都督府报备。”

一顿早饭结束后。

江宁县服徭役时,敢掐着点去。

八叔他们。

首先,患难见真情。

朱棣这才听到,小吏已经开始宣读其他去往山西、陕西的路线。

在家里挂一挂就行了。

很快,鼾声就震天响响起。

负责管理。

常氏从里面内殿出来,穿着一身练功装,笑着询问:“我们这么大张旗鼓,会不会让土桥村百姓,察觉端倪。”

连他也不如。

皇宫。

“老四已经来了?”朱标刚坐下,听闻后,惊喜起身。

……

军法无情!

周浪看朱棣又出神,很不解,担心询问:“朱先生,有什么不妥吗?”

院子外面站满了人。

我和孩子在家里等着你……

朱标返回东宫,刚进书房,方孝孺就上前提醒,“殿下,今早朱四郎带着土桥村村民抵达金陵。”

“不许说!”徐妙云脸通红,含笑娇嗔。

拿出去使用,那就是直接把蓝玉的脸皮撕下来,扔在地上摩擦了。

“准备好了。”

至于剑就算了。

一个人,行万里路后。

其次,此行虽有风险。

徐妙云来到小桌前。

……

入门,便高兴催促:“老四到了,你准备好了吗?”

‘历史上‘我’从北平打到金陵,这条路本来就是官道,且是最近的路,现在运送粮草、军械,朝廷选这条路,也很合理。’

朱棣笑着冲八叔点点头,八叔见过的市面多,有八叔在,的确能让他放心很多。

路远不说。

“放心吧。”

“四郎,放心吧,我会带好大家的。”

小吏宣布的路线,从北平到金陵城这段,和他所熟知的靖难路线高度相似。

随后,一群人入城。

把笑容留给家人,让她们放心。

“记住,金陵城不比江宁县,住着很多达官显贵。”

早朝结束。

小吏拿出一张文书,冰冷冷念道:“你们要护送一批军械、粮草前往关外,行程路线是:榆关、灵璧、白河沟、东昌、德州、济南……”

“我怎么感觉,殿下有点幸灾乐祸。”方孝孺狐疑盯着朱标背影,怎么都觉,朱标离开时的笑容,就是幸灾乐祸。

“对,四郎你就放一百个心!”

众人议论着,纷纷直接在路边坐下。

“那你们,就在外面等着。”

“杨老八,你给老娘活着回来!”

话罢,他努力强打精神。

蒋进忠冲着背影,大喊道:“朱先生,一路顺风!”

……

说着,不由冷笑。

周浪点点头,很快,两人也进入梦乡。

等大家走远,一群送别的老人、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