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6.秦时风韵(113)二更(2 / 2)

此种境况,魏国焉有不灭的道理?因而,老夫自来以为,保韩保赵就是保魏!此两国亡,则魏必亡!因而,当年赵国邯郸被秦所围,灭国在即,平原君赵胜求助于魏,魏绝不能袖手旁观。”

蒙骜敬他:“信陵君当日之举,救赵,亦是救六国。秦一统天下之势,亦因君此举,推延至今。”

魏无忌酒入喉,眼圈却红了,他抬头看天:“老夫亦因此,被君王所猜忌。此次,五国联纵,老夫又旧事重演……那又如何?老夫知道,此次便是救魏唯一之机会。此机会失,魏必亡。”

王龁又给斟酒:“因此,在下才劝信陵君留秦。”

魏无忌摆摆手:“当日窃符救赵,老夫怕回魏国被君王所杀,因此滞留赵国十年。此次,若再滞留秦国,老夫真成了叛国之人?不能了!回魏,不论何结局,老夫领了。是非功过,六国亡后,尽皆不存!他日,诸侯之争,后人皆以为内争。因而,争甚?”

桐桐过来的时候,魏无忌还笑了,笑的格外畅快:“秦长公主,见识了。”

“过奖。”桐桐笑问:“您若留秦,必能常见。”

“不了!”魏无忌就道:“见一次文渊君,老夫与他一见如故,能再见心甚喜!再临咸阳,可见秦王,一观未来天下之主丰姿,此生足矣。”

未来的天下之主,依旧是少年的面庞。

他高大、壮硕,英姿勃发,丰神俊秀,一步一步,挎长剑而来。

魏无忌坐于车辇之上,看着秦国君王迎来,而后先下礼于将士。

秦国君臣彼此为礼,把臂而行。老将扶着幼王,幼王把着老将。

他看见秦国的文臣武将相互见礼,彼此致谢,互道恭贺。

他听见秦将士一声声喊着:“武——武——武——”以武而胜,当耀之!

他听见秦子民一声声回应着:“威——威——威——”你以武而耀,我有威以扬。

“彩!彩!彩!”魏无忌一声声的喝起彩来,这便是秦国!这便是将来天下之模样么?

直至庆功宴毕,才有人来请他:“信陵君,我王有请。”

他起身,一步步走着,直到章台宫。

进了正殿,秦王高坐于上,长公主与文渊侯亦在侧。

他进去见礼:“外臣见过秦王。”

“看座。”嬴政看着老者:“君这般之臣,恨不能归秦。寡人不舍君之才,亦不忍君归去后之结局……寡人常恨,若天下太平,若天下一统,便能聚天下之才,为天下所用。再不用彼此这般生死相斗!

疆域如此之大,容得你,亦容的下他。天下如此之大,无论秦人、魏人、楚人……不分彼此,自由来去,相爱相亲,不仇视……此乃寡人之愿。天下庶民,至淳至朴!若无人愚民,民不恨寡人。恨寡人者,绝非庶民。因而,寡人时常迷茫,寡人该何以待君这般人?”

信陵君微微愕然:“秦王若能杀便杀吧!不杀……依旧会愚民,民所知有限,必恨秦!此非杀,不可解。”

嬴政沉默了,问说:“杀……最简单!”

是!

嬴政又问:“夏商周以来,天子之礼,之文,之武,尽皆在尔等之身。庶民不识字,不通礼,若杀尽尔等,岂非断文明之传承?”

信陵君肃然,四爷和桐桐不由的朝嬴政看了过去。

嬴政还是那般模样,看着信陵君,等着他的答案。

信陵君跪坐端正,看着上首的少年:“秦人有秦礼,有秦字,有秦言……以此而治天下,有何不可?天下尽皆顺民!”

嬴政沉吟,面露挣扎之色,而后又摇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秦人生于秦地,秦地养育秦人。便是一统天下,秦胜,便以此而定,秦之传承优于他地,此乃大谬。天下一般同,秦人有秦人之优,魏人有魏人之良,尽皆风采卓然,不可取代。若秦之一统,乃为清除各地之印记,此乃大罪!此一统,非天下之幸。”

信陵君怔怔的看着嬴政,与之对视,良久,他竟是鼻子发酸,眼圈一红:“秦若一统天下,有大王这般天下之主,乃天下之幸。”

说着,便深深一礼,而后起身:“今,外臣需得感激长公主,若非她俘虏于外臣,外臣此生不能知秦王是这般模样。而今,知魏国之将来,外臣此生真无憾矣!”

嬴政看着他良久:“君,终是要走?”

信陵君再叩首:“外臣损兵折将,当回魏领罪。”

嬴政看向黄琮:“宣姚贾大人,请他出使魏国,送信陵君归。”

黄琮应诺,转身出殿。

嬴政这才看信陵君:“因君救赵,秦一统之脚步延缓。然,秦敬天下忠君爱国之士!此等之人,便是敌,亦乃上宾。”

说着,起身,将信陵君扶起来,“寡人送君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