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害人害己 害人害己(1 / 4)

临近过年, 去年又有大丰收,金水大队的社员都过得不错,就连日子最困难的人家都置办了不少年货。

就连知青也不例外, 徐老头身份特殊, 就用看地方的借口一直住在学校,他不但有自己的口粮可以领,还有儿子孝敬的,自己吃不完还偷偷往赵家送了两回。

孙明倒是住在知青所, 但他手里有两份粮食两份肉,他哥这个大胃王不在, 可着劲都吃不完。

唯一的例外就是刘十一。

刘十一犟着脾气不肯回家, 刘五一劝了几回也没劝动,只能放任她留在知青所。

张萱萱一走,女知青住的屋里就只剩下她一个人,比住在家里自在很多倍。

学校放假后, 刘十一就整天窝在房间里, 每天吃饱喝足躺在被窝里发呆,计划着等男主出现后一举拿下,如果能截留金手指就更好了。

躺累了,无聊了,她就去附近的山头溜达溜达,碰碰运气,舒服自在。

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刘十一就遇到了麻烦。

她分到手的口粮居然吃光了!

缺乏生活经验的刘十一并不知道,农村分到人头上的那点口粮,肯定是不够吃的,所以每年交完公粮后, 各家各户会扣除工分再分一些。

可刘十一是没有工分的。

就那么点粮食,哪里经得住刘十一敞开了吃,她还一日三餐都吃白米饭,不肯往里头蒸一个红薯,不到一个月,粮食就见底了。

刘十一这下才慌了神。

刘五一倒是惦记着妹妹,偷偷从家中送了一些过来,可他们亲妈看得紧,压根动不了太多。

没了粮食,刘十一每天都饿得肚子咕咕叫,哪里还有前些天的闲情逸致。

饿得没办法,刘十一就打上了隔壁的主意。

孙明见她一个小姑娘可怜巴巴,倒是借了两次粮食,可一看到了这份上,刘十一也不知道节省一些,借一碗大米一顿就能给吃个精光。

吃得比他还好,一次比一次理所当然,借粮食都理直气壮的,孙明耐着性子劝说,小姑娘是一点都听不进去。

孙明是心软,可他不傻,借了两次就不肯再借了。

金水大队下粉条这一天,刘十一再一次断顿了。

早晨她是饿醒的,一起床鼻尖都是红薯面的味道,馋得她抓耳挠腮的,恨不得冲出去吃一口。

趁着人不注意,刘十一直接偷了一挂红薯粉,躲在知青所后头慢慢吃。

还没晒干的红薯粉韧劲十足,味道不难吃,只是一会儿功夫就凉透了,吃起来实在一般。

刘十一靠着墙角坐着,时不时往嘴里头塞一口红薯粉,越吃越觉得味如嚼蜡。

“早知道这样,还不如在刘家忍一忍。”

她愤愤的想,至少留在刘家不用担心吃喝拉撒,被骂几句也不会掉块肉。

可刘十一不怪自己沉不住气,倒是怨上了别人,怪父母不讲道理打骂小孩,怪大哥说得好听实则冷漠,怪大队长和妇女主任不帮她做主,怪这个穷地方连吃饱饭都是奢侈。

“要是抢到金手指就好了。”只要有金手指,她哪里会过得这么艰难。

就在这时候,刘十一听见屋檐上的动静。

刘十一贴着墙角偷听,很快撇嘴:“下粉条有什么好看的,少见多怪。”

她正打算回屋,却见赵国庆顺着墙根跳下来,屋顶上只留下赵云清一个人。

刘十一脚步一顿,心底冒起来一个念头。

平安扣就在赵云清身上,虽然那只是个信物,算不上金手指,可只要能拿到手,将来她就不用发愁了。

甚至她还能用平安扣来威胁那个油盐不进的徐老头,谁让他死活瞧不上他们兄妹俩,有把柄在手,不怕徐老头再冷着他们。

等到那时候,他们才是占据上风的人!

刘十一仔细观察过,徐老头虽然被下放,但日子过得不错,学校老师当着,工分拿着,口粮吃着,屋里还好时不时出现一些“好东西”。

果然跟剧情里一样,徐老头被下放后有人照顾,日子过得并不算太差。

“要怪就怪你倒霉。”

刘十一狠下心,盯住屋顶上的赵云清。

她左右环顾,伸手握住晾衣杆,只要她用力一推,那小孩就会从墙头掉下去,摔一个稀巴烂。

没有人看见,所有人都只会以为他不小心,乡下地方,小孩淘气摔死很正常。

恶意冒上头,刘十一似乎已经看到自己春风得意的画面。

赵云清正坐在屋檐上用力挥手,还招呼:“国庆哥你慢点,别把面团丢了。”

赵国庆一听,故意在屋檐下站定,捏了一小块塞进口中:“太好吃啦。”

夸张的声音,一听就是在逗小孩。

赵云清配合的露出急切的神色:“快给我,我也要吃。”

赵国庆哈哈一笑,顺着墙根往上爬。

【宿主,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