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 天籁歌手 10(1 / 4)

第68章

三十年前, 被誉为黄金夜莺的郑旎,嗓音甜美,缠绵入骨, 即便是唱凄怆的情歌,也是先甜后酸, 渐渐毁人肝肠。

这首《烟雨微濛》就是她的代表作之一, 原本是一部电视剧的主题曲, 那年代,电视剧拍得比现在可狗血大胆多了,最后的结局也是女死男疯,基本就没想着给观众留条活路。

当年随着电视剧的热播,这首歌也瞬间传遍大街小巷,有段时间, 光是听到前奏,不少人的鼻子就不由自主开始发酸。

对很多当时年纪还小的观众来说,那对男女主角更是成了他们第一对意未平,光是想想都心塞那种。

比如一脸严肃的评委张教授,一生未婚,清淡寡欲,全部心思都扑在了教学上面, 只心里唯一一抹白月光, 就是这对悲剧男女主, 以及郑旎那首直戳着人麻筋疼的《烟雨微濛》。

所以第一眼看到有选手唱这首,老教授本能心里就有点排斥。

在她心里, 郑旎以后,就再也没人唱出那种渐渐摧断心肝的哀婉了。

直到那声叹息响起。

绝大多数歌手敢挑战郑旎,多半都是因为音色相似——虽然绝大多数也只是学了形, 而学不到神。

这声音的底色却跟郑旎完全不一样,郑旎是三分甜,七分苦,被最初那点甜美骗进去后,余味全是酸涩。

这名选手的声音却更轻更柔,一声叹息般的吟唱,说不上甜美或者哀婉,倒是更像一抹幽魂,清清淡淡说着前尘往事。

鼻尖的酸堵轻了,心中的意难平,却反而更重了三分。

就算是被学生誉为独孤师太的老教授,这时候也按耐不住的红了眼眶。

还有另一个对路音一直有偏见的评委——其实主要因为跟副台长一直不太对付,总觉得那人是个大外行,为了收视率搞一堆乱七八糟的事情出来,反而影响了音乐的纯粹。

鲜有人知道,这个道学家一样的专家,心里的白月光就是郑旎,当年因为这位歌后的突然陨落,才十几岁的他,躲在被子里偷偷哭了一晚。

所以第一眼看到路音的选歌,这位专家就直接冷笑出声:网红就是网红,不知天高地厚,难道不知道以那位歌后的实力和地位,一般人唱她的歌,纯粹就是自取其辱而已。

更何况这名选手的嗓音条件还是他最不喜欢的那种,粗糙,蛮横,把劣势当优势,毫无美感。

可他这个想法,从路音的第一声叹息开始,就被彻底抛在了脑后。

这声音悠长,清远,细得像一根弦,又精致得像深冬窗上因为蒸腾的热气而凝出的冰花。

那是一种极其细微而脆弱的美,转瞬即逝,幽微难辨,对耳朵来说,却绝对是一种巨大的享受。

吟唱结束,正歌开始,作为郑旎的铁杆粉丝,这个评委马上就察觉到了乐曲的变化。

不同于原版这一段温润甜美的处理,台上的歌手,声音里清寒更甚,即便是唱短暂而繁盛的烟火楼台,也处处透露着一种烟火散尽,楼台将塌的命运感。

骗都懒得骗,就直接扼住了倾听者的咽喉,把人一把卷入了生死无常的漩涡之中。

再之后时代风云变化,个体如枯叶飞扬,再被萧瑟秋风撕得粉碎。

最后那一段改编自孔尚任《哀江南》的唱词:“玉殿莺啼血,水榭花败早,这青苔碧瓦堆上,只剩下销魂鬼,吟着那残山旧梦,笑也如哭。”

原唱这里的处理是如泣如诉,将一个时代逃无可逃的悲剧推到了最顶峰。

但是路音唱到这段,声音依然平淡,甚至隐隐压着笑意,只不过笑意里又透着癫狂,像一把见血封喉的剑,直接捅穿了嗓子眼,叫人哭不出也笑不出,满肚子的苦水,只能和着血往外溅。

两个版本其实也说不出谁更好,一个是将逝的女主,在临死前,用歌声诉尽这一生的颠沛流离,情深缘浅,叫旁观者扼腕嗟叹,遗憾不已。

另一个却更像是徘徊百年的游魂,依然飘荡在断壁残垣处,向好奇的误入者说着这片地方的过去,平淡中带着疯狂,明明说的是历史,可带着铁锈味的血腥气,却擦着看客的脖颈,冷冰冰的滑了过去。

明明是让人汗毛直竖的处理,但那声音里又像是藏着无数个小钩子,轻轻一招,就让人只想凑过去,认认真真端坐倾听,哪怕是被厉鬼吸髓敲骨,也甘之如饴。

一曲歌毕,无论是现场的评委,还是屏幕前的观众,都陷入了一阵恍惚。

就连素质最高的主持人,也同样站在场边,出神了好一阵,差点酿成一场直播事故,被选手奇怪的看了一眼,才一个激灵,恍然回神,急急忙忙上台挽救现场。

“这首歌实在是太……精彩呢,”主持人的喉结滚动了一下,第1次有了一种不知道词穷的尴尬,还好他到底是专业的,迅速接入比赛原本的流程,“现在请评委给选手打分,在打分的时候,让我们先看一下上一位选手的成绩。”

又慢了几秒钟,后台的工作人员才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