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二十二(1 / 3)

理想, 本来就是短时间思考不出结果的事情,毕竟人的一生不确定性的东西太多, 沿着既定的路往前走也会突然拐向另一边。

余景洪第一次觉得世界上的事情要是都像考试就好了, 他可以从ABCD里选出对的那个。

当然,在考场上他也有很大的选错的概率。

就好比期中考,他小有进步十几名, 数学更是破天荒上一百三。

按理本该是件高兴的事情,可惜他拿到考卷就傻了眼:“为什么最后一题对了, 其它没对。”

余清音凑过来看, 也很替他遗憾:“差点就是一百四。”

谁说不是,余景洪都觉得不会有下一次机会,毕竟他这回也有碰运气的成分在。

不过他摸着下巴:“我这是天纵奇才吧。”

得, 说胖还喘上了。

余清音不紧不慢地把自己的考卷摊开, 上面的分数格外显眼。

余景洪知道她的意思, 双手拍拍:“幸好有你,咱俩平均分有就行。”

非要这么算也行,就是别的也分一分最好。

余清音伸出手:“那你的钱怎么说?”

余景洪赶紧捂着口袋:“你怎么知道我有二十块?”

他还没捂热, 怎么就被惦记上。

余清音心想还挺多的,善解人意说:“那请我吃糖葫芦。”

她今天心情特别好,要是再来点甜品的话就跟泡蜜罐差不多。

余景洪正要点头,转念一想不对, 说:“你考得好,不该你请客吗?”

余清音这次是年级三十名,手指在桌面上一点一点:“咱俩分什么彼此。”

行,她有理。

余景洪撂狠话:“放学给我等着。”

讲得再凶,余清音也不会怕。

她在纸上把这次和上次的各科分数写成两排比较着,叹口气:“这语文怎么进不了步。”

作文就那几分, 阅读题绞尽脑汁也猜不出作者的意图。

余清音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心想难道是后来的刷小视频太多的缘故?

不应该啊,总不能什么毛病都往电子产品上赖。

痛定思痛,余清音放学后咬着糖葫芦,到书店找练习册。

翻来翻去,买了本《阅读技巧训练100篇》,付完钱之后回家。

已经是十一月,天气转凉,太阳下山也早。

家家亮着灯火,从门窗里跑出晚饭的香气。

余清音鼻子动动,打个喷嚏,把自行车停好进屋:“怎么有辣椒味?”

本地不吃辣,她上辈子三十年都没见她妈做过。

因此今天可谓是开天辟地头一回,范燕玲挥着锅铲:“我买了点,给你炒牛肉吃。”

说完连打好几个喷嚏。

余清音前两天是提过句,看她的样子撸起袖子:“我自己来。”

范燕玲基本是围着孩子和家庭转的人,能包办的事情绝不使唤孩子,摆摆手:“不用不用,你去做作业。”

余清音也不抢,进房间把书包放下,站到弟弟的身后。

余海林咬着笔头写作业,察觉到有人不由自主地背挺直,写完一题回头看:“对吗?”

余清音觉得自己的存在打击他的自信心,搓着他的光头:“当然了,很棒。”

余海林很好哄,连眼睛里都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恨不得手是电动的,三下五除二把数学作业全写完,如释重负靠在椅背上。

说真的,他已经算是生在好时候,再过十年连村小学的家长都在鸡娃。

老师的进度快到一马平川,默认所有孩子都上过幼小衔接,上来就哗啦啦不停讲,很多作业难度是大学生都看不懂。

余清音后来辅导过侄女两次,深深觉得自己晚几年的话估计能本科都蹭不上。

更准确点,大概是初中毕业后去打工。

上辈子余海林就是这样,跌跌撞撞才讲出“应该好好学习”这句话,只是世界上哪有后悔药可以吃。

如此想来,余清音双手抱臂:“你运气真是好。”

余海林摸不着头脑,丝毫不知道好在哪。

毕竟他半年前还是放养的人,每天有大把时间可以看电视,考出多少分父母压根不在意。

以他十一岁的见识来看,轻松才是幸福,但他只敢小声反驳:“哪里有。”

余清音不指望他现在能明白,哄着:“吃得苦中苦,方有新玩具。”

余海林摸摸桌子上姐姐给买的小汽车嘿嘿笑,对此颇为赞同。

要知道,父母可不会掏钱为这些没用的东西买单。

也就是余清音现在家庭地位上升,要钱容易,能从伙食费里省下来给弟弟买。

说实在的,对于经济自由很长一段时间的成年人来说,手心向上并不好张嘴,可是她哪有功夫在学习之余再跑去挣钱,只能先维持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