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0人有点太多了(1 / 2)

这个机修所从闹钟、自行车开始,逐步升级一直到汽车引擎和手工机床,尽管宗旨和目标都非常崇高,但是实际教导效果却并没想象中的好。

其中最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基础太差劲了。

大多数人目不识丁,他们学习自行车修理只能是靠死记硬背,一旦碰上高难一点、复杂一点的东西,那就会立刻傻眼。

对此王玉堂也没什么好办法,唯有依靠时间的积累了。

同时他也希望识字班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反正任何人想要获得王家乡的福利、想在这生活就必须要接受管理与教育。

“哎哎哎?你是干什么的?怎么大.大咧咧的就往里闯呀?”

“叫什么,没看见这是王老板呀!”

“还真是,小人有眼不识泰山,兄弟们王老板来了……”

忽然一声问询传来,王玉堂还没机会搭话,陪着他的民团成员已经反驳起来。

结果这一下子就坏菜了,机修所里的人迅速都围了上来,崇拜又兴奋的问好,王玉堂的微服私访算是彻底泡汤了……

转头功夫,王玉堂已经坐到了乡公所里面,王家乡的头头脑脑,凡是得到消息的都在纷纷赶来。

“王老板你怎么自己过来了,也不叫我们陪着,康大总管和来宝他们那?”

“不想兴师动众,这趟就想随便转转看看。”

“那我们陪着你一块转转?”

“……不用了,还是跟我说说最近的情况吧!”

“好嘞!”

在杨老登他们的讲述中,王玉堂得知隔离区已经快要空了,只剩下最后十几个病人了。

公董局支援的医护人员已经大部分撤走了,就剩下安医生和另外3—4个人了,而且他们也都打包好了行囊。

那些重新空置出来的二层平房,不少经过仔细的消毒后,王家乡的居民已经是住了进去。

至于王家乡自身的发展,这几个月来成绩也是可圈可点。

安置的大批流民就先不说了,关键的麻醉厂、磺胺粉厂、异烟肼厂都进一步扩大了生产规模。

还有那些作坊和小工厂,全部也都是兴旺发达,鉴于王玉堂在上海的名望,说是他产出的东西那就压根不愁销售,订货的电话是响个不同。

况且公共租界的那些工厂,他们一个个的想要扩大生产,对于原料的供应自然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王家乡能够供应他们是求之不

得。

接下来是关于附近土地的建厂问题,杨老登、黑三他们也给出了更加详细的介绍。

因为王家乡的那些原料作坊。

还因为王家乡的这三家大型药厂。

许多敏锐的商人都在往这边靠拢。

目前所知已经有13—4家上游工厂搬迁过来了,其中有木箱厂、玻璃瓶厂、标签厂等等等等,这种情况再继续下去,一个自动自发的产业园区就要诞生了。

关键是这些工厂还从王家乡雇佣了1000多工人,这可是王玉堂最希望看到的情景。

除此之外,杨老登的种田大军也是收获颇丰。

山脚下的农田几乎都进行了耕作,三座荒山上的果园也初具雏形。

杨老登是骄傲的向王玉堂宣布,王家乡中央区域已经没有多少空余的土地了,未来想要再建设大型工厂将会非常的困难。

还有就是筹划中的火车站,选址和勘测的工作都已经完成,连建设材料都悄悄的囤积了一部分,现在就等着公董局方面的批准和许可了。

“王老板,现在王家乡虽说还做不到收支平衡,但是每个月只要投入20万大洋就够了,我们几个已经商量好了,争取到

明年这个时候,让王家乡开始赚钱。”

身为王家乡的领头羊,杨老登可是鼓起莫大勇气才说出了这话。

暗中绝对是蕴含了不少的担当,听得王玉堂是微微一笑,大感欣慰。

“不过有一条,王老板咱们真的不能再接收流民、乞丐了,你看看外面都要没有站脚的地方了。”

“就是说呀,这帮人要供他们吃喝,要给他们安排营生,病了要给药,死了还要地方埋,一群一群的来也就算了,可架不住一片一片的跑来呀!”

“王老板,新建的两个村子,靠山村和靠河村不到仨月就满了,这事能不能和租界重新商量商量,王家乡是真的尽力了……”

黑三、丁保长他们是越说越来劲,完全没注意到王玉堂的脸上已经没有表情了。

终于忍到大家发表完意见,王玉堂这才幽幽的开了口。

“老登,把王家乡的安置情况再详细说一遍吧!”

“是,现在王家乡登记在册的有27000多人,其中在工厂作坊上班的6000多人,种地的8000多,零零碎碎做小买卖的能有2000,乡公所大概200多人,其余的都是闲人,然后在这

万把闲人里面,还有3—4000是有病的,都住